加快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2020年05月22日11:32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在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看來,法治是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建立鄉村規則和秩序的重要方式,是夯實基層基礎的重要保障,應加快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推進法治鄉村建設首先要完善農村法律法規。”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桐廬縣江南鎮環溪村村委會主任周忠蓮認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隨著城鄉統籌工作的進一步推進,農村地區呈現出利益主體多元化、利益訴求復雜化、利益沖突顯性化趨勢,很多矛盾糾紛迫切需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去解決,但鄉村法治並不健全,需要加強鄉村立法。

在周忠蓮看來,法治建設對於地方是一種軟環境的提升,雖然不像經濟建設這麼立竿見影,但卻是基層平安和穩定的基礎性工程,是一項久久為功的工程。因此,應進一步健全法治建設正向激勵機制,加大對法治建設成效明顯地區的激勵支持力度,充分激發和調動各地加強法治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今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了《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到2022年和2035年的目標要求。代表委員認為,在推進法治鄉村建設中,要按照《意見》部署,堅持法治與自治、德治相結合,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強保障、德治揚正氣,促進法治與自治、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在鄉村治理體系中,自治是基礎,法治是保障,德治是支撐。‘三治’結合,是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徑。”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專職副主委范社嶺說,要以黨建為引領,以深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為結合點,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基層自治工作中去﹔要以自治為基,緊緊抓住村“兩委”班子建設這個關鍵,增強農村自我主動發展的領導力,助推鄉村振興﹔要加強農村地區法治宣傳教育,加大對農村法律服務的傾斜力度,充分發揮德治的力量。

法治建設關鍵靠人,一個地方的法治人才隊伍的強弱,直接關系到這個地方法治化水平的高低。對此,代表委員建議,在加強法治鄉村頂層設計的同時,進一步強化法治能力用人導向,加大對法治人才隊伍的布局和培育力度。(本報記者 瞿芃)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