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應成“新基建”重點之一

2020年05月21日11:01  來源:科技日報
 

代表委員履職記

“見字如面!我是楊元慶,一位六零后,按照年齡排序的話,是你的大朋友。”3月,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給一群孩子寫了封信。

這群孩子在湖北,在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重的地方。而且,他們都是貧困生。

因為疫情,教育部做出了延期開學的決定,也啟動了“停課不停學”的工作。廣大中小學生開始居家學習,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就此展開。

貧困學子也急需兜底:他們很難有穩定的網絡環境,也沒有便於使用的上網設備。

3月,湖北省大悟縣夏店鎮初級中學教師夏國林試圖打電話了解自己學生的學習情況,卻發現有些孩子家裡連電話都沒有。老師們根據以往登記的家庭地址,去孩子家家訪。“一些孩子的困難讓人揪心”。夏國林說,他們急需一台現代化設備進行網課學習。

近幾年,楊元慶帶上兩會的建議常與教育信息化有關。作為一名科技公司的掌舵人,他知道技術的力量,也清楚數字鴻溝的存在。他認為,我國要提高教育質量,必須進一步促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開放,要修好“路”(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有好“車”(優質教育資源)。

這一次,楊元慶個人出資1000萬元,通過聯想基金會和中國扶貧基金會,為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省貧困學生,捐贈了8185份網課物資大禮包。

“禮包”包含一台聯想平板電腦、一張90G流量上網卡、及線上教育機構“洋蔥學院”為期一年的VIP在線課程,想解決貧困地區孩子“無平板、無流量、不會用”的三大難題。

隨禮包附上的,就是楊元慶的這封信。

他說,雖然大家身處不同的地方,但正在共同經歷一場與新冠疫情的戰斗。“希望這台平板電腦能幫到你,無論在哪裡,你都可以連接到網上的知識庫,飽覽百科,空中上課,還能和老師互動。”楊元慶期待,所有知識的種子,終有一天能夠發芽、開花、結果。

一些孩子,也給楊元慶寫了回信。

大悟縣的學生黃嘉欣,家裡沒有寬帶,平時用爸爸的手機學習。爸爸一旦復工,她就失去了這台唯一的設備。“平板電腦對我來說,就是雪中送炭。”孩子在作文紙中一筆一劃寫道,“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為我們的祖國貢獻力量。”

這是楊元慶所希望的。他叮囑孩子們,要在這個特別的春天播種夢想。

今年兩會,楊元慶帶來的建議,依舊與教育信息化有關。在線教育在疫情中大顯身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存在的問題。

比如,終端獲取方面,要謹防在線教育拉大數字鴻溝。2019年上半年,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為61.2%,智能手機普及率68%,仍有近四成人口無法使用網絡,三成多人口無法使用智能手機。對這部分人來說,他們的在線學習需求難以保障。

楊元慶強調,要全面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並將其作為國家“新基建”重點。結合大規模在線教育的實際需要開展前瞻性規劃與建設,消除貧困及邊遠地區教育信息化“最后一公裡”問題。通過政府購買、學校配置、企業支持等形式,解決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硬件短板,加強教學與學習設備供給,保障貧困學生擁有基本信息化學習工具,能平等獲取優質教育資源。

課程資源的供給,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教師的信息化素養,還應全面提升……楊元慶觀察著這場在線教育實踐,也在和貧困地區孩子的互動中,感知他們對知識的渴求。

楊元慶期待,更多的學校和學生,可以受惠於這場信息化手段推進的教育教學改革。(文/張蓋倫)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