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確定首批承接家庭教育指導機構15家
▲ 實行家庭實施、政府推進、學校指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 打造“社區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類型”的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模式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茹希佳
親職教育的概念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強制接受家庭教育指導給家長們敲響警鐘﹔父母成長計劃落地社區,在生活情境中,圍繞一定的教育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將家庭教育理念、知識與方法傳播給家長﹔借助民政部門婚姻登記機構開展“溝通一刻”的婚姻入口、出口端教育,強化家庭教育的社會責任落實,事半功倍……《江蘇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一周年以來,家教工作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陣地渠道不斷拓展、家庭教育指導實踐活動日益豐富的多部門協作推動家庭教育工作的嶄新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機制保障
強制親職教育“熊孩子”犯事“熊家長”有責
不滿17周歲的成然(化名)結交不良朋友后,抽煙、喝酒、流連酒吧,但其父母卻聽之任之,直至成然伙同他人毆打、非法拘禁一名14歲的少女,涉嫌犯罪,父母才如夢初醒。
今年4月,鑒於成然系未成年在校學生,認罪悔罪,得到被害人諒解,張家港市人民檢察院對其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考驗期為一年。同時,檢察機關根據江蘇省檢察院和省婦聯下發《關於聯合開展親職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對成然父母進行訓誡,責令其接受一定時間的家庭教育輔導,督促和引導其正確履行監護職責。
“熊孩子”犯事“熊家長”有責。這一具有強制性的家庭教育輔導,要求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完成必要的學時任務,學習效果可作為檢察機關處理案件的參考,作為全程參與《條例》制定的見証人,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愛武對親職教育這一家庭教育工作機制的完善給予肯定,她表示:“這既是保障《條例》落地落實的實際舉措之一,也是體現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落實家庭監護主體責任。” 目前,省婦聯、檢察院經層層篩選、嚴格把關,確定首批承接家庭教育指導機構15家,宿遷、南通等不少地區已有實踐案例。
項目推動
“父母成長計劃”助力家庭家教家風在社區有形化落地
“五一”勞動節之際,承接了江蘇省婦聯“父母成長計劃”試點項目的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街道幕府山庄社區,一系列以“生活教育”為核心理念的社區家庭教育綜合實踐活動在社區中心廣場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吸引了社區眾多家庭積極參與。“父母成長計劃”項目指導專家、江蘇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殷飛老師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項目組通過設計生活化的親子活動場景,比如扣紐扣、系鞋帶、剝毛豆,“讓家長在帶領孩子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反思評估自己的教育理念,接受正確的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提升帶養孩子的能力,把平凡的生活過得更有教育的味道。”
活動中,一位爺爺看到剛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孫子剝毛豆很困難,心疼地說:“毛豆不好剝,能不能換成蠶豆?”但小朋友並沒有理會,在社工的鼓勵下,把毛豆放在手上嘗試了好久,終於把毛豆掰成了兩半,最后成功將毛豆“挖”了出來,“爺爺看在眼裡,也明白了教育孩子不是回避問題,而是要學會用鼓勵的方法,讓他迎難而上,解決問題。這種在家門口,貼近老百姓家庭生活現場的實況指導是社區教育的優勢,也是社區教育應該追求的方向。”殷飛解釋。
根據《條例》規定,家庭教育實行家庭實施、政府推進、學校指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父母成長計劃”即是為推動建立具有江蘇特色的全流程、全平台、全體系父母成長促進機制提供社區實踐經驗。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是省婦聯為了貫徹《條例》、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創新開展的社區家庭教育支持行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目前已有南京棲霞、江寧兩地試點,后期將在全省范圍內選擇部分社區進行復制推廣,力爭通過五年時間實現所有社區全覆蓋,著力打造“社區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類型”的“三全”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模式。
部門合力
“溝通一刻”抓住家庭教育的“出入口”
在無錫市新吳區婚姻登記服務中心,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每天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經過新婚談話的新娘小林表示:“沒想到未來的孩子教育中還有這麼多學問,感謝一刻鐘的談話給了我很多啟示。”而劉先生在簽署離婚協議時,認真聽完家庭教育指導員對家庭教育責任的指導后,一邊工整地抄錄了格式化文本,一邊感謝指導員對他的提醒。
記者了解到,2019年7月以來,無錫市婦聯、市民政局密切配合,獨辟蹊徑,充分利用民政下屬的婚姻登記機構作為貫徹《條例》的重要陣地,通過抓住婚姻登記的“入口”,對辦理結婚的夫婦,開展“溝通一刻”的新婚談話,將婚姻關系,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等內容融入其中﹔通過抓住離婚辦理的“出口”,對協議離婚的夫妻,開展一對一家庭教育指導,督促離婚雙方將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的格式文本內容寫入離婚協議書中,強調夫妻雙方在離異后依然要履行家庭教育義務。
此外,省民政廳還將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省級兒童“關愛之家”的服務內容和考核標准,依托各級兒童服務陣地宣傳家庭應盡的監護主體責任,幫助農村留守、困境兒童家庭樹立科學家教理念。
今年,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再次納入江蘇省政府婦兒工委婦女兒童公益社工項目目錄。據記者了解,《條例》實施一年來,除民政外,其他政府相關部門也按各自職責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省教育廳充分落實“雙主體”責任,依托素有家教之城美譽的揚州邗江,實施“新父母成長計劃”,聚焦“基於雙向學習的家校合作”主題,深入開展“讓愛更有智慧”新家庭教育實驗,最大化推進家庭教育。省市場監管局依托消保委對未成年人打賞主播、沉迷游戲事件約談相關企業,並邀請省婦聯相關部門對事件中存在的家庭監護責任缺失問題進行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