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協同育人合力 加強學生勞動教育

2020年05月20日09:09  來源:貴州日報
 

唐顯良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貫徹落實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將勞動教育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首次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印發關於加強學生勞動教育的文件,意義重大。《意見》指出,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

家庭學校社會要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家庭的基礎作用、學校的主導作用、社會的支持作用,強化勞動光榮意識教育,強化對學校勞動教育的正確認知,強化精准履職與協同配合,使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學校勞動教育規范化,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形成協同育人的格局,充分發揮勞動獨特的育人價值。

強化對學生進行勞動最光榮意識教育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最光榮”永不過時。但在現實生活中,鼓勵勞動、贊美勞動、弘揚勞動精神,學生真正理解並踐行的並不多。學生的勞動意識淡化,不會勞動、輕視勞動、不尊重勞動成果的現象時有發生,亟待家庭學校社會強化勞動光榮意識教育,讓學生成長過程中感受勞動的價值,在勞動中體驗生活的意義和樂趣,讓“勞動最光榮”真正成為學生內化於心、付諸於行的人生信條。

家庭學校社會要把“勞動最光榮”意識作為常識開展常態化教育,讓學生逐步學習、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讓學生從小學階段起就逐步樹立勞動最光榮、有勞才有得的意識。在勞動教育中,家庭學校社會要加強合作,強化對學生進行勞動最光榮意識教育。積極宣傳各行各業的勞動模范,展現勞動者投身祖國建設事業、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自豪感、榮譽感,讓勞動得到學生的情感共鳴,為學生營造“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成長氛圍和環境,理直氣壯地贊美勞動創造世界。

強化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正確認知

勞動教育不等同於體力勞動,它旨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勞動態度、養成勞動習慣。《意見》指出,新時代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然而,從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現狀看,尚不盡如人意,與《意見》對學生要形成勞動教育正確認知的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在家裡,不少家長隻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不關心孩子的勞動實踐。因此,要密切家校聯系,增強家長對子女進行勞動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家長對勞動在孩子學習生活和將來走向社會具有不可或缺作用的認識,激發家庭在學生勞動教育引導方面的潛能,讓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協助者和督促者。

在學校,它是培養學生對勞動教育形成正確認知的極好的場所和主陣地。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大中小學要為勞動教育提供課程保証,切實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

在社會上,要營造社會成員沒有貴賤之分的氛圍,所有社會成員都是勞動者,隻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之別,要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均要靠勞動去實現的共識。

綜上所述,針對勞動教育在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存在的短板,家庭學校社會要攜起手來,解決各自存在的問題,強化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正確認知。使學生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過程就是樹立正確勞動觀念,養成勞動習慣,增強勞動情感,培養勞動精神,同時獲得一定的生活和勞動本領的過程。加強從大中小學各學段到走向社會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銜接,把勞動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結合起來,不斷強化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價值認同,在勞動創造中追求光榮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對勞動教育形成正確認知認同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勞動實現個人理想和人生價值,形成行為認同。隻有做到知行合一,落實到行動上,才能使認知認同與情感認同得以豐富和升華,價值認同方能更持久。

強化精准履職與協同配合

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家庭學校社會須定位精准、各明其責、各司其職、久久為功,並強化協同配合,形成長效機制。

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經常參加家務勞動為學生養成勞動習慣打好基礎,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家長的言傳身教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和勞動能力,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的基礎性作用,提升勞動教育效果。

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把勞動教育納入常規,在學校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下,校內各部門、機構之間要加強協調,構建勞動教育的協同機制。要立足於符合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要求,“五育”並舉,建立健全學生勞動教育和素養評價機制,將勞動成果納入學生的評價體系中,為社會、家庭對學生的勞動教育作出示范,發揮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應把勞動教育理念貫穿到具體學科的教學中。例如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進行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在物理、化學等實驗學科教學中傳授勞動技能﹔在語文、歷史等人文學科教學中灌輸勞動價值﹔在體育、藝術等學科教學中呈現勞動創造美。

社會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加強必要的投入,開發和建設一批適合不同階段學生特點的勞動教育場所,創建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拓展勞動教育的內容與實現路徑,強化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協同,發揮勞動教育的社會支持作用。

新時代賦予勞動教育新的內涵與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勞動教育更具時代價值。通過把勞動教育貫穿到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充分發揮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勞動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新時代學生勞動教育將得到全面加強。

(作者為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