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欄 語
習近平總書記說,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當代中國正在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正在經歷一場偉大的社會變革。貴州是中國之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就。貴州縮影、貴州新路、貴州樣板已經成為令人矚目的“新貴州現象”。如何從貴州縮影和貴州樣板中挖掘出新問題、提煉出新概念、發展出新理論?如何立足貴州,做頂天立地的學問?如何當好參謀,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這為我們貴州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帶來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本報從本期開設“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貴州縮影·貴州新路·貴州樣板”專欄,集中展示這一系列實踐經驗成果。
作為行政部門、高校、企業等社會力量的一份子,貴州省財政廳、貴州民族大學和貴州盤江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盤江集團)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結合“政、校、企”各自特點,各盡所能,並基於三方黨(團)組織共建平台,相互交流借鑒經驗做法,全力投身於脫貧攻堅的時代大潮中。自2016年4月起,上述三部門單位分別結對定點幫扶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黔東南州鎮遠縣和畢節市赫章縣。三部門單位高度重視幫扶工作,在配合當地做好精准扶貧相關工作同時,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努力為結對幫扶地區的脫貧攻堅做貢獻。
脫貧攻堅需要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貧困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世界性問題,減貧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難題。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貧困問題的解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當然,幫助貧困地區擺脫貧困不僅僅是黨和政府的責任,還需要全社會為之付出努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貴州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將大扶貧列為三大戰略行動之首,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並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實現社會幫扶資源與精准扶貧的有效對接。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事業,調動全社會扶貧積極性,充分發揮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優良傳統,各盡所能,凝聚全社會的磅礡力量,是我們扶貧開發事業的重要特征和成功經驗。
“政校企”積極參與各盡所能
貴州省財政廳充分發揮行政部門組織協調優勢幫扶三都水族自治縣。一是上下聯動,強化黨組織功能作用。廳黨組成員定期實地調研指導,統籌協調整體幫扶工作﹔廳機關黨委牽頭組織機關黨支部結對幫扶村,解決具體實際困難﹔駐村工作隊每周組織黨建理論學習,主動聯系村基層黨組織,依靠村支兩委發動凝聚本地人才和致富能人帶動貧困戶發展。二是多方籌措,積極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改進完善。基礎設施的改善使當地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尤其是交通設施的改善為當地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著力發展農特產業,增加村民收入。擴展原有水晶葡萄種植和生態鴿養殖規模﹔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貧困戶”模式發展黑豬養殖產業﹔積極引進貴州大興農業公司、貴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大力推動生豬養殖、林下養殖、山桐子種植和循環水養魚等產業,並通過電商平台不斷拓寬當地農特產品和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和市場來增加村民收入。四是多形式拓寬就業渠道。通過就業培訓組織外出務工、設置扶貧公益性崗位、協調當地企業就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鼓勵創業等方式積極幫助當地貧困人員就業。
貴州民族大學本著“鎮遠所需,民大所能”的原則,舉全校之力幫助鎮遠縣脫貧,尤其注重發揮智力支持方面的優勢。一是精心選派高層次人才駐村幫扶。自2016年起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具備博士、高級職稱的雙高人員就有7名。這支“文軍”很快成為當地黨委政府的“智囊”和“參謀”,成為各貧困村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大腦”﹔二是制定實施專項幫扶計劃。一方面,學校制定實施專項規劃、專項培訓、專項扶智、專項助學、專項助困和專項助農六項“專項”幫扶計劃,並將學校所有處級單位分成8個精准幫扶小組對幫扶點進行幫扶﹔另一方面,學校於2019年在黨建扶貧的基礎上加大產業項目幫扶力度,開展大小近50項具體幫扶工作。三是積極開展校農合作,拓展幫扶渠道。學校力所能及的資金、項目投入以及校農合作有力地促進了鎮遠縣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
盤江集團在幫扶赫章縣過程中充分發揮企業市場主體的優勢。一是投入大量幫扶資金,實施幫扶項目。截至2019年底,集團向赫章縣累計投入資金4765萬元,實施幫扶項目30余個。為確保幫扶項目順利實施,集團還設立赫章康興扶貧開發有限公司、貴州普田小黃牛養殖公司等企業,搭建專門幫扶平台,助推結對幫扶工作。二是以市場思維抓扶貧,搭建產供銷平台。集團下屬“康興公司”“貴天下公司”聯合省供銷社“綠通惠農公司”、多彩貴州“電商雲公司”等構建了省內國資系統企業“農企產銷對接服務聯盟”,以市場銷售為導向,合理有序指導訂單式生產,集中採購貧困地區農產品,對口銷往省外發達地區。集團對赫章縣的幫扶產生了良好社會經濟效益,形成了“市場思維抓扶貧,共建共享共發展”的“盤江經驗”。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當地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力量的積極參與下,上述三縣脫貧攻堅成效顯著。鎮遠縣、三都水族自治縣分別於2019年4月24日和2020年3月3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退出貧困縣序列。今年,赫章縣將高質量、精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脫貧不撤幫扶,鞏固脫貧成效
2020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並強調,要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貴州省財政廳、貴州民族大學和盤江集團將一如既往地對三縣進行幫扶。三部門將在總結脫貧攻堅經驗的基礎上,實施更加有效的幫扶措施,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為三縣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繼續做出貢獻。一是依據“政、校、企”三方各自特點,創新幫扶模式,強化三家聯合幫扶,相互配合,形成聯動機制,充分發揮行政部門協調、高校智力支持以及企業市場主體的優勢和集團作戰優勢,克服各自短板,形成合力,最大限度釋放“政、校、企”聯動幫扶綜合效應。二是通過進一步完善幫扶點產業、經濟發展平台,激發幫扶點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和為幫扶點培養一支懂發展、懂管理的人才隊伍來鞏固脫貧成效,保持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是做好幫扶點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利用貴州大數據、大生態優勢促進產業發展、增加就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四是需要黨和政府強化對幫扶的考核機制、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來加大對社會力量幫扶的支持和監管力度。
(執筆:李昭勇 周啟林 刁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