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和職務犯罪扯上關系,也從未想過自己會和警示片中的人一樣接受審查調查,但這卻成了無法更改的現實。”重慶市榮昌區棠香小學總務處原副主任兼出納曾麗流著淚寫下懺悔。
2019年10月21日,曾麗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審查調查。2019年12月24日,曾麗受到開除黨籍和開除公職處分,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2020年4月23日,曾麗因犯挪用公款罪被榮昌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為找“快錢”走“捷徑”
2010年9月,曾麗通過考試調入榮昌主城區的棠香小學。次年12月,她又被提拔為學校總務處副主任。然而,其理想信念並沒有隨著事業的進步和職務的提升而更加堅定,在教育學生的同時,逐漸忘記“育人先育己”的職業准則。理想信念的逐漸缺失,導致她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跟著發生扭曲,也為日后走上違紀違法的不歸路埋下了“伏筆”。
2015年,曾麗在網上買股票、炒期貨賺了錢,她感覺這比每個月的固定工資來得更多更快,逐漸認為找到了一條快速致富的“捷徑”。加之當時家裡親人離世、父母生病,曾麗在經濟上感到負擔愈來愈重,以小博大“賭一把”找“快錢”的念頭越來越急切。她不計后果地在買股票、炒期貨上押上全部身家,結果血本無歸。
考慮到曾麗是一心想盡快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才不顧投資風險採取了冒險做法,家人選擇了諒解。為了不讓外人知道而影響曾麗工作,家人還通過向親戚借錢和處置房產幫她還清了外債。“我曾深深自責,覺得對不起家人,2015年之后的一段時間,也確實安分了。”對於家人的寬容,曾麗深感內疚。
但是,賺到的錢畢竟虧了出去,就好比“煮熟的鴨子飛了”,曾麗的內心深處一直十分不甘。曾經嘗到過“甜頭”的她,心思早已不在如何踏實工作掙錢上,賭徒心理壓過了慘痛教訓,讓她時刻都想著走“捷徑”找“快錢”。
面對誘惑再沉淪
2018年8月,曾麗的防線再度失守。在他人的介紹下,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一個披著“網絡彩票”外衣的手機APP上充值“買大小”“玩輪盤”,全然不知自己已走上網絡賭博的違法道路。面對“每天都將有N筆高於工資數倍的收入”的誘惑,她一發不可收拾。
然而,急於“翻盤”的代價是巨大的,一邊要向親戚還錢,一邊要從“微薄”的工資中擠出“本錢”,曾麗的經濟壓力不言而喻。
作為學校總務處副主任兼出納的曾麗,掌握著收取學生教輔資料費和保管學校備用金的權力。
當“拆東牆補西牆”辦理信用貸款和信用卡套現都不夠用時,曾麗最終打起了公款的主意。
走投無路終暴露
剛開始挪用公款前,曾麗還曾叩問自己,如果虧了怎麼辦?但網絡賭博“巨大的收益”戰勝了理智,她堅信贏了就馬上“還”回去,沒人知道。但事與願違,面對接二連三的輸,曾麗隻有接二連三地繼續“挪”。
2019年9月,學校開學,按照約定,曾麗需馬上向書店兌付代收的學生教輔資料費,眼看事情即將暴露,曾麗卻仍報著一絲希望試圖“翻本”。她把信用卡中所剩額度的資金全部套現,再次充值到“網絡彩票”APP上作“困獸之斗”,輸得幾乎身無分文。面對信貸、信用卡及書店書款還款的壓力,曾麗想過自殺,但想到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兒,她又有了遲疑……最終,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曾麗選擇了主動投案。
截至案發,曾麗累計挪用收取的學生教輔資料費和保管的學校備用金共63萬余元。
以案為鑒促整改
曾麗身為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喪失,紀法意識淡薄,長期沉迷網絡賭博,不能自拔﹔利用職務之便,挪用收取的學生教輔資料費和保管的學校備用金從事賭博活動和個人資金周轉,嚴重損害了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和教育系統公信力。
有鑒於此,榮昌區紀委監委督促全區教育系統舉一反三,開展“以案四說”警示教育,用身邊事作為“活教材”教育身邊人,讓違紀違法者的“懺悔錄”成為在職人員的“預防針”。區監委針對該案暴露出的問題,向區教委和棠香小學發出監察建議書,推動以案促改,通過“查辦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決一類問題”,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區教委常態化組織對全區教育系統財務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黨紀法規教育,增強從業人員紀法意識﹔對教育系統各項補助發放開展專項治理,規范學校教輔資料費代收程序,通過隨機抽查、內部審計等強化監督檢查,切實加強學校財務管理,堵塞漏洞,防患於未然。(通訊員 鄭興林 肖輝 || 責任編輯 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