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板下的學習”令人感動(民生觀)

王影迪

2020年05月19日10: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無論客觀環境如何,要學會適應和變通,把精力專注在自己的追求上

柯恩雅今年7歲,父母在當地集貿市場經營著一家鹵菜店。媽媽騰出店鋪案板下的空間,找來舊式筆記本電腦,給恩雅搭起了“小課桌”。大人忙碌時,恩雅就在案板下上網課,這樣的學習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最近,當地的通信公司免費為恩雅開通了一條新寬帶,還有愛心人士送來新課桌、新電腦,小姑娘再也不用擔心學習的時候案板碰頭啦!

像恩雅一樣刻苦讀書的孩子還有不少。14歲的河南鄉村女孩郭翠珠,家中上網不方便,她就到村委會“蹭網”堅持學習。13歲的南通女孩寧欣然,因疫情滯留山區老家,村裡隻有山上信號比較好,她就每天搬著小桌子爬到山頂上網課……讓人感到高興的是,社會各方對他們也給予了關注和幫扶,安裝寬帶,改善網絡信號。好學的孩子們更有勁了。

盡管條件有限,可孩子們仍舊沉下心來,認真學習。他們的專注裡透出一種動人的力量——克服不利因素,堅持自我追求。客觀環境或許一時不易改變,但對待生活的方式可以選擇。

要學會適應。環境艱苦不要緊,別抱怨、別消沉,不妨嘗試跟周遭和平相處。聞一多先生抗戰期間在西南聯大任教時,物質條件很差。面對貧困的生活環境,他迅速適應,勤讀苦學。錢穆回憶說:“入夜,一多自燃一燈置其座位前……一人在燈下默坐撰寫。”就這樣,聞一多先生潛心研究,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學術成果。

要積極求變。善於發現當前環境中的有利因素,主動做出調整。筆者有一個朋友,喜愛太極拳。疫情影響了正常的生活節奏,他卻認為這是鑽研太極拳的好機會。在家待了幾十天,每天專心揣摩、認真練習,狠下了一番苦功。復課之后,老師都驚訝於他的進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劉禹錫欣然自得於住所的素簡,依然“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論客觀環境如何,要學會適應和變通,把精力專注在自己的追求上。這樣的生活,才充滿意義。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9日 12 版)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