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調研身入更要心到

2020年05月18日09:05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中共中央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的通知明確提出,“調研工作要發揚求真務實作風,在求深、求實、求細、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過場”,對開展好調研工作提出了進一步要求,也點明了調研中必須堅決反對的形式主義突出問題。

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也是密切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紐帶,是我們黨做好領導工作的傳家寶。中央八項規定的第一條,就是要改進調查研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實情,搞清楚問題是什麼、症結在哪裡,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多察實情、多解難題,調查研究是幫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尋求解題之道的重要方法。調查研究做到位了,才能更好地為科學決策服務,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從而有利於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如何做好調查研究,考驗著領導干部的能力和作風。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大多數調查研究是能夠深入群眾、摸到實情,為決策提供有價值參考依據的。但是,也有一些現象必須予以警惕。比如,有的調查研究在聯系群眾中擺架子、裝官樣,和群眾說不到一塊、坐不到一條板凳上,造成了和群眾的距離感﹔有的做表面文章,簡單地到基層走走、轉轉、看看、問問,為調研而調研,甚至扎堆調研、作秀調研﹔有的調研方式簡單粗暴,遇到群眾不理解、不配合時,發脾氣、擺官威﹔還有的只是走個過場,不願正視現實,回避問題,報喜不報憂。凡此種種隻注重形式,卻忽視了調查研究的真正意義,浮於表面、不深不透,必然看不到實情、得不到真知,也做不出正確決策。

調查研究不是“跑來跑去”,也不是“紙來紙去”。看似去調查了但研究少、分析少,也得不出什麼有價值的結論,這樣的調查研究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有時候還會損害干部的形象,做了還不如不做。調查研究的原則是實事求是,其根本價值在於解決問題。搞調查研究,首先要端正態度、擺正位置,既要“身入”,更要“心到”,切不可自以為是走過場,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在深入調查后,還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至透過現象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

入深山採好藥,臨深池釣大魚。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是領導干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來不得半點形式主義。要真正“伸隻腳到群眾中去”,瞄准真問題,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和廠礦車間,拜人民為師,邊調查研究邊分析對照檢查,真正做到深入、唯實,走好群眾路線,才能“釣到大魚活魚”。(陳麗)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