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縣高中村:“三變”改革變出新生活

2020年05月12日08:47  來源:貴州日報
 

天還沒亮,六盤水市水城縣阿戛鎮高中村大坪子組村民熊開義就帶上手電,前往自己的養殖場,觀察豬群、准備飼料、清理欄舍。

“別看現在小,幾個月就能長成‘大塊頭’。”站在豬欄裡,熊開義一邊忙著清理圈舍,一邊望著幾隻活蹦亂跳的豬崽,笑得合不攏嘴。

熊開義曾是高中村的貧困戶。“他有風濕病,嚴重的時候好多天下不了床。我腸胃不好,一家人光醫藥費一年就得一萬多元。”熊開義的妻子王鳳英說。

高中村是水城縣深度貧困村之一,這裡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山高坡陡,土地產出低。貧困發生率曾高達47.17%,全村4個村民組10個自然村寨,365戶1869人,像熊開義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58戶。

這些年,阿戛鎮和村“兩委”在扶貧方面出了不少招。2014年以來,高中村發展以養牛為主,養蜂、養雞、養豬、種植烤煙和馬鈴薯,培植盆景、少數民族服飾加工為輔的特色產業,村集體通過“三變”改革完成產業投資600余萬元,覆蓋258戶貧困戶。

穩定就業方面,通過勞動力就業培訓、組織集中外出務工等,促進636人就業。2019年,村民外出務工總收入147.5萬元。

“2017年,我將5畝土地入股合作社,種植牧草發展養牛項目,每年能獲得上萬元收入。”熊開義說。

讓熊開義夫妻倆高興的還有去年村裡成立紅火園林綠化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三變”改革模式,量化為村裡的貧困戶股份,覆蓋全部貧困戶。“這是實現‘一戶一策’的精准扶貧。”

土地入股合作社養牛后,熊開義有了更多“想法”。高中村黨支部書記李慶國聽說熊開義有養豬的願望后,主動找上門,在村干部幫助下,合作社協調資金給熊開義作為養豬的啟動資金,條件是三年內熊開義交出40頭小豬苗交給村委,村委再將豬苗分給其他貧困戶養殖,通過這樣的循環模式帶動群眾脫貧。

“2018年,我們買了20頭繁殖母豬,算上原有的生豬,總共50頭。給村委的豬苗去年就還清了。”熊開義說,2019年,這幾十頭母豬共產下300多頭小豬仔。“去年養豬純收入10來萬元。”

村民朱銀章流轉5畝多土地種食用菌,在基地務工月工資2000多元,2019年他家人均純收入超萬元﹔

村民楊正安帶頭種火棘,既有美化綠化的功能,還可作為盆景銷售﹔

村民李忠喜2019年養牛賺了5萬元,妻子在村裡的公益性崗位務工年收入又有1萬多元﹔

2019年,高中村實現整村脫貧。

“變化多得很,”熊開義喜悅全在臉上,“過去家家戶戶喝井水,燒開后裡面厚厚一層水垢,去年村裡通了自來水,喝起來放心多了﹔過去村路坑坑窪窪,一到雨季運東西的車進不來,自己豬場裡的豬也拖不出去,如今新修了水泥路,開三輪車到豬場不到20分鐘。”(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鄧運)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