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江西省安遠縣紀委監委成立專項督查組,深入一線走訪,加大對扶貧政策落實的監督檢查力度。圖為近日該縣紀檢監察干部在雙芫鄉刀坑村了解光伏扶貧項目運行管理情況。唐建生 攝
本期嘉賓
唐舒龍 江西省贛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
張 杰 雲南省文山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州監委主任
陸維智 雲南省昭通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
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精准施治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加強對脫貧工作績效特別是貧困縣摘帽情況的監督。我們邀請了部分地方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圍繞堅決糾治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結合典型案例談做法、談思考。
扭住主體責任推動政策落實
記者:目前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有哪些新表現新情況?實踐中,在推動主體責任落實方面有哪些較為行之有效的辦法?
唐舒龍: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越是到最后關頭,越要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我們按照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全力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集中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工作部署,對目前工作中發現的一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形成當前及接下來監督工作的指向和重點。當前,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仍然存在,比如有的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結合實際、搞“一刀切”,有的口號多、實事做得少,有的熱衷打造“經典路線”“路邊工程”,有的重數量輕質量、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還有的多頭督查檢查考核、重復要報表材料等。
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出現,都是由於主體責任沒有落實到位。我們在工作中著力推動壓實主體責任,推動各級黨委(黨組)從“兩個維護”的高度,把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政治責任,在工作謀劃、工作落實全過程切實發揮主體作用。
2019年4月,我們收到市審計局移送的安遠縣天心鎮農村保障房建設點以形式主義應付整改,欣山鎮大嶺背農村保障房集中安置點搞庭院式建設等問題和線索。經進一步調查核實后發現,安遠縣天心鎮黨委、政府在沒有深入調研摸底、征求貧困群眾意見的情況下,決定建設高塅村窯下保障房集中安置點,建成的18套保障房僅有8套入住,造成空置浪費﹔在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指出問題后,天心鎮沒有按照整改要求對閑置保障房進行合理利用,反而購置全新生活家具和生活用品,應付整改。安遠縣欣山鎮大嶺背村超標准建設保障房景觀綠化工程,保障房共投資70.46萬元,其中景觀綠化工程就花費35.59萬元,浪費扶貧資金。天心鎮黨委書記、鎮長分別受到處理﹔欣山鎮大嶺背村黨支部書記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查辦該案后,我們堅持舉一反三,一方面,聚焦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監管責任,列出再監督再檢查“六查十三看”清單,深入各縣(市、區)和18家市直行業扶貧部門開展3輪調研督導,各監督檢查室常態化開展實地督導,推動責任落實落地。另一方面,加強與市委整改辦、市扶貧辦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和協調配合,及時通報調研督導、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移交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同時,市紀委監委針對全市脫貧攻堅存在的短板和弱項,協調市直相關行業部門梳理扶貧方面有關問題和線索29件,督促縣(市、區)紀委監委監督推動職能部門整改落實21個問題,立案審查7人。我們主動跟進省、市脫貧攻堅暗訪調研發現問題整改落實,組織縣(市、區)紀委監委對此前暗訪調研發現的135個問題整改工作進行監督,對整改情況進行抽查,嚴肅查處典型問題背后的失職失責和腐敗問題。針對查處的問題,及時向市委報告,提出意見建議﹔向有關市直行業部門發出紀律檢查建議書或監察建議書,督促落實責任、加強監管。
接下來我們將重點結合抓好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工作,聚焦扶貧工程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中的腐敗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進行重點整治。5月8日,市紀委聯合市扶貧辦、財政局印發通知,組織縣(市、區)開展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問題排查和整改工作,市縣鄉三級紀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督促地方和部門落實主體責任、監管責任,繼續嚴肅查處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向扶貧資金“伸黑手”問題。
全過程監督壓實監管責任
記者:不少案例顯示,很多表現在基層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與上級監管部門工作失職、失管、失責有很大關聯。在壓緊壓實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張杰: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是中央確定的目標。3月住建部開展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挂牌督戰工作,確保6月底前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掃尾任務。我們發現目前部分地方在落實相關政策時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監管不到位,以致農村危房改造進度緩慢、改造不到位不徹底、改造質量不高﹔作風不實,執行政策、審核把關不嚴,導致重復享受政策、優親厚友﹔對督查檢查發現的問題整改不力、虛假整改等。細究下來,都與形式主義有所關聯。
今年也是為期三年的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最后一年。我們發現一些縣紀委監委在專項治理接近尾聲的時候,思想上有些麻痺鬆勁,例如,對權力怎麼運行、質量怎樣監管、資金怎樣流動等工作重點失察失焦,沒有盯住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崗位、關鍵人員。越是在最吃勁的時候,越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越要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力氣,堅決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斗爭,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保障。
2019年10月,我們接到關於文山州文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領導失責失管致使全市危房改造工作滯后的問題線索。通過調查走訪,問題浮出了水面。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8年4月就印發了《農村危房認定指南》等文件,而文山市住建局直至2019年2月才將相關材料發到各鄉鎮(街道),到7月才首次提出危房改造后安全性能不達標的“牆抬梁”房屋問題,間隔時間長達一年,導致2019年全市安全性能不達標的“牆抬梁”房屋有1899戶,修繕加固增加財政支出286.8萬元。同時,在推進統建房建設中,該市各鄉鎮(街道)曾將統建房面積不達標的問題向住建局匯報,市住建局未及時糾正,導致全市大范圍存在統建房面積“縮水”情況,需補足面積共計273戶6156平方米,二次改造增加財政支出307.8萬元。另外,文山市住建局在聘請第三方鑒定公司對全市農村房屋進行鑒定時,也存在監管不力導致6萬余份房屋等級鑒定報告錯誤頻發、鑒定等級不准確,以及抽查驗收不到位,導致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存在的問題未及時發現、及時整改等問題。文山市住建局分管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副局長陳永祿2020年4月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我們發了整改通知書,列出了整改時間表,並加大監督力度。採用“2+1+1”監督機制,對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挂單督辦”。由黨風政風監督室、指定的紀檢監察室和派駐文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紀檢監察組作為整改、驗收過程中的監督“游動哨”,所在鄉鎮(街道)為監督“固定崗”,對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整改、驗收的每一個環節實施全過程排查和監督,並對排查的情況形成匯總清單,建立台賬明細,經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后移交駐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紀檢監察組備案。還組建了由市紀委常委帶隊的隨機調研組,嚴查“挂單督辦”工作中不作為、慢作為、作風不實、整改不力、弄虛作假、敷衍塞責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通過三個月時間,實現對安全不達標、面積“縮水”、驗收不到位等三大類問題涉及到的990戶,再投入594.6萬元,對問題進行整改、銷號、清零,做到100%達標。
扶貧領域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是頑疾,需要從多個維度來統籌整治。我們以典型問題為導向抓整治,開展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改進監督方式,以最嚴尺子量出問題﹔堅持查出問題和堵塞漏洞相結合,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共性問題建立健全制度規定、完善內控機制,從源頭上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立足職責定位 從具體人具體事抓起
記者:紀檢監察機關如何立足“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職責定位,壓實監督責任,確保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脫貧攻堅始終?
陸維智:今年來,我們在下沉監督走訪中發現基層出現這樣的情況:隨著決戰決勝的號角吹響,不少貧困縣對脫貧攻堅存在的問題、待辦的事項按類梳理歸納成“任務清單”,這些任務清單有利於按項施工,但操作層面有時仍然會存在形式主義問題,比如不少縣、鄉、村任務清單層層套用、照抄照搬、上下一個樣﹔不少任務清單缺乏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內容不精准、意見空泛化,在洋洋洒洒、熱熱鬧鬧中掩蓋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的隻盯著清單上靜態的內容,對貧困戶變化的新情況缺乏動態管理,不能做到實時精准掌握,導致工作安排無法及時准確反映因人因事的變量情況。
比如我們曾查處昭通市昭陽區蘇甲鄉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問題,當時我們接到大規模群眾集體上訪,反映同在一個點上建房補助資金不一致。經核查后發現,此前昭陽區蘇甲鄉瓜寨村動員群眾開展易地搬遷,宣傳每戶將有4萬元拆除重建補助資金。瓜寨村為了推進此項工作,在符合條件的農戶中選擇先啟動、建得快且在路邊的73戶先行上報,申報補助資金。之后,瓜寨村村民委員會原主任李洪在區、鄉兩級要求再次核實上報名單過程中,既對這73戶已實施的項目心中無底數,也沒有認真履行職責進行核實,隨意又將該73戶群眾名單從花名冊中刪除。名冊上報后,工作人員余銳未認真審核,即將名冊繼續上報,導致該73戶群眾未能按規定領到相應的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
查清事實后,我們責成昭陽區按規定調節資金及時進行了補助,同時依紀依規對李洪、余銳嚴肅處理,並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通報。
決戰決勝之年,必須有決戰決勝的姿態。確保脫貧攻堅工作扎實見效,紀檢監察機關責無旁貸。針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我們前期抓責任落實,中期抓監督檢查,后期抓追責問責,事后抓整改落實。主要有四個著力點:
一是責任壓下去。緊緊扭住主體責任“牛鼻子”,壓實各方責任,落實“一案三查”,為基層減負、給干部“鬆綁”,推動基層知責明責、履責盡責。
二是監督沉下去。實施“陽光扶貧、廉潔扶貧”三年行動計劃,堅持“三盯”“三公開”,按照“2+1+1”聯動機制,以6個監督檢查室為主體,捆綁24家派駐機構和11個縣(市、區)紀委監委,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季度重點抽查。我們組建4個脫貧攻堅領域紀律作風問題查訪組,對7個縣區624個村開展全覆蓋、常態化查訪,以季度重點抽查為載體推動捆綁式監督落細落實,清理摘除基層形式主義牌匾4000余塊,清理違規享受農危改補助待遇財政供養人員274戶,查處違規享受政策人員和審核把關不嚴等問題43件83人、問責單位10個。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開展“巡鄉帶村看縣”提級交叉專項巡察,同步延伸巡察所轄133個村級黨組織。
三是執紀嚴下去。市縣鄉三級紀委監委對扶貧領域信訪舉報問題線索大起底,同時對疑難復雜信訪案件直接辦理、提級辦理、交叉辦理,與上訪群眾面對面交流,做到案結事了、息訴息訪。
四是制度落下去。完善檢查考核機制,精簡考核指標,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干字當頭、沖鋒在前﹔堅持“三個區分開來”,講究“三個效果”,讓吃苦者不吃虧,流汗者不流淚。一手抓典型案件,一手抓教育警示,堅持“一案一整治”,做好案件查辦“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