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馮國剛 通訊員 昝琪
“再排空一次水,就可以喝上干淨、安全的水了。”5月6日,在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大石鎮石筍村的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在給蓄水池進行第二次排水,剛剛建成的蓄水池即將投入使用,該村84位村民將告別“吃水難”。
石筍村位於利州區北部山區,是個以農業為主的貧困村。4月13日,利州區紀委監委對全區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時,發現該村雖然自來水管網已經入戶,但由於喀斯特地貌的原因,住在地勢較高的村民,一到旱季,就會面臨吃水難問題。
“幾個月來一直干旱少雨,從去年11月起就去別的隊上挑水吃,每次來回得一個多小時。一盆水洗了衣服還澆菜,洗了臉還洗腳。像我這樣腿腳不方便的,隻有等著別人來幫忙。”說話的村民嚴映福是石筍村七組的貧困戶,雙腿有些殘疾,行動多有不便,兩個兒子在城裡打工,自己一個人住,遇到旱季,吃水成了他最大的生活困難。
“農村安全飲水是脫貧攻堅必須完成的硬指標,我們就從石筍村入手,對村民缺水問題進行逐一排查,幫助村民解決吃水難問題。”督查組商量對石筍村缺水情況進行全面摸底。
走出嚴映福家,督查組6人分頭行動,一邊聯系當地村干部,一邊繼續在村子裡排查。
“我們村每一個村民組都有一個供水點,但供水點比較分散,由於蓄水量小,受季節性影響大,一到枯水期,就出現缺水情況。”駐村第一書記母中華介紹,村裡每年總有幾個月用水不正常,隻能就近挑水,很不方便。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督查組一戶一戶走訪了全村149戶村民。
“去取水一次隻能取一桶,路也不好走,每次都會被晃掉不少水,得跑個三趟才夠一家子用”﹔“從四月份開始天氣熱了起來,很多人家自己挖的小井也打不上水了,有的能打上水的,水也很渾,根本不能做飯。”通過走訪,督查組發現石筍村主要是六、七組的25戶村民缺水嚴重。
掌握整體情況后,督查組當晚就聯系了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和大石鎮,告知石筍村缺水情況。第二天,鎮政府組織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勘測。據大石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磊介紹,石筍村有許多地方因為地理條件限制,找不到水源點,無法通過集中供水解決,蓄水池能一定程度上解決貧困群眾的季節性缺水問題。經過論証,鎮政府決定以修建蓄水池的方式解決石筍村吃水難問題。
4月16日,蓄水池選址在石筍村七組焦園子(小地名)處,建設容量50立方米。
4月18日,蓄水池修建正式開工,村組干部和15位村民一起鑿石、挖土、提土,修建蓄水池用磚也被運到施工現場。
4月25日,蓄水池的底板這一關鍵工程正式完工,接下來的幾天要對底板和四壁進行晒水養護,保証蓄水池不漏水。
4月30日,蓄水池進入收尾階段,將蓄水池灌滿水后蓋上蓋子,浸泡2至3天后排空。如此反復3次,蓄水池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以往人吃水都成困難,更別說豬、牛這些了,現在工程完工后不僅我們就可以喝上干淨的水,牲畜也不缺,村民也有心發展產業了,都盼著呢。”石筍村村主任凡清山高興地說。
“飲水安全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總攻的‘硬杠杠’,一絲一毫都馬虎不得。”利州區紀委常委宋平表示,現在絕大部分貧困地區的缺水問題得到了解決,但還有一些貧困村存在供水量不足、水質難保障的問題,飲水安全成了制約這些貧困地區鞏固提升的瓶頸,下一步該區將督促類似問題解決,確保群眾喝上“穩定水、干淨水、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