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為貧困戶撐起“甜蜜”事業

2020年04月24日08:47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我家去年26箱蜜蜂產了500多斤蜂蜜,賺了3萬多呢。”近日,福建省上杭縣湖洋鎮紀委書記李丹來到上埔村養蜂基地走訪,還沒進門,就聽到林東華正在嚷嚷著自家蜂蜜得了大豐收。

林東華是李丹挂鉤幫扶的貧困戶。李丹2016年剛認識林東華的時候,他家日子可沒有現在這麼“甜”。

當時戶口上隻有兩個人,原戶主是林東華父親,80多歲,體弱多病,癱瘓在床。林東華是家裡的小兒子,近四十歲還沒有結婚,獨自照顧老人,一直沒辦法工作,也沒有任何經濟來源。2017年下半年,老父親過世,林東華一度陷入痛苦中,提不起精氣神,不想出門干活。

得知這一情況后,李丹和村兩委干部多次來到他家,做思想工作,鼓勵他鼓起勇氣,堅強面對生活。經過多次開導,林東華逐步走出了陰霾情緒。他積極參加雨露培訓計劃,在縣裡富鑫電子廠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個月都能拿到固定工資,極大地鼓舞了林東華,也讓他慢慢有了創業脫貧的信心。

后來,李丹推薦林東華認識了一個專業養蜂的朋友。得知養蜂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林東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學習了養蜂技術和方法,在當地收了一些蜂種,開始養殖蜜蜂。蜜蜂繁殖很快,僅僅一個月,他家的15個蜂桶就滿了。他也摸索到養蜂的門道,管蜂、護蜂、取蜜,越來越熟練。

“現在你的養蜂技術有所提升,可以適當擴大規模,增加創收。”李丹經常鼓勵他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又請來經驗豐富的養蜂人和專業技術員教他養蜂技術。林東華又訂購了11個蜂桶,當年夏季就收獲了200多斤蜂蜜,收入1萬多元。之后,他還學習掌握了網上銷售的技術,給自家蜂蜜打通了網購渠道。

“像林東華這樣靠養蜂脫貧致富的例子,在湖洋鎮還有很多。”李丹說,“在市級貧困村新坊村,養蜂產業就是群眾的脫貧致富產業。”據不完整統計,該項目蜂種群從125箱發展到200多箱,採蜜1200多斤,創收近7萬元,戶均增收5000余元,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撐起“甜蜜”事業。

在湖洋鎮黨委政府的號召下,新坊村推行“支部+農戶”的發展模式,扶持14戶農戶共同參與養蜂產業發展,惠及人數42人。(通訊員 王平 || 責任編輯 趙宇航)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