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雖然疫情肆虐,但黔南州齊心上下聯動,發展生產毫不鬆勁、助農增收絲毫不怠,調結構、擴面積、戰壩區、增效益,彰顯夯實農村產業革命,奪取脫貧攻堅總攻全勝的決心和恆心。
在農村產業革命中,黔南州積極打造“六個一”,即一個樣板壩區、一個茶園(果園)、一個規模養殖場、一個庭院經濟示范村、一個“村社合一”合作社、一個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示范點,抓實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亮點紛呈。
成功打造31個樣板壩區
目前,全州成功打造樣板壩區31個,涉及28個街道、鄉鎮,種植土地面積146392畝,縣級以上龍頭企業數量61家,農民合作社數量133家,建設大棚面積306.8萬平方米,冷庫庫容11868噸,冷鏈運輸車輛11輛。
都勻市墨沖鎮良田壩區河西村、河源村圍繞旅游觀光抓蔬菜產業、引入蔬菜種植基地、良種苗木繁育基地、放養河魚、循環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庄、高新技術展示、物流配送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發揮山水田園風光、傳統村落和民族文化集約效應,大幅提升農業整體效益,推進高效農業產業示范園與重點旅游景區融合發展。
惠水縣先后建成全省規模領先的花卉苗木基地、百香果基地、冷水魚基地,建成全省唯一以優質米為主導產業的省級雅水特色優質米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按照省級標准創建樣板壩區兩個,分別為長臘西南壩、漣江大壩高鎮壩。
茶園貧困戶人均增收1605.5元
目前,全州茶園投產面積121.2萬畝,茶葉加工企業(合作社)674家,涉及從業人員38.83萬人,全州茶產業覆蓋貧困戶12210戶,覆蓋貧困人口45579人,貧困戶人均增收1605.5元。第一季度提質增效面積4.42萬畝,茶葉產量0.3602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8%,產值15.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3%。
瓮安縣持續加大資金投入,2020年投資2200萬元的茶葉精制加工廠項目即將啟動建設。同時,加速推動瓮安茶葉協會、茶葉企業轉型升級抱團發展,全力打造“瓮安歐標茶”“瓮安黃金芽”“瓮安白茶”等地標品牌,積極拓寬電商、外銷等銷售渠道。
生豬養殖項目數量全省第一
各縣(市)開展“大場帶小場”行動,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集中力量支持龍頭企業落地擴大生產,帶動中小養殖場(戶)補欄增養,切實保障全州豬肉市場有效供應、價格基本穩定。今年,黔南州獲得省級生豬重點養殖項目21個,排名全省第一。
長順縣引進貴州省智源種豬繁育有限公司GGP/GP項目,規劃建設年存欄4200頭曾祖代+祖代(GGP+GP)母豬,年出欄合格祖代+父母代(GP+PS)種豬4.5萬頭的規模化、現代化原種豬繁育基地,目前,主體工程已完成98%。該基地採用美國種豬自動化生產工藝,日本自動糞尿分離干清糞和立筒式連續發酵環保處理技術,過濾后的尿液廢水經厭氧和兼氧塘處理后的水質可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准》。
“庭院經濟”戶均收益2500元
通過以高效開發利用農村閑置房屋、庭院資源為主線,以市場為主導,以農村家庭為依托,以科技為支撐,以扶持服務為保障,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去年,全州完成“庭院經濟”示范村108個、示范戶16348戶,取得明顯成效,戶均“庭院經濟”單項收益2500元以上。
都勻市坪陽村利用庭前院后及空置房,因地制宜發展“四個一批”庭院經濟,即發展一批食用菌種植示范戶30戶,種植13000棒菌棒﹔發展一批蛋雞養殖示范戶30戶,養殖蛋雞900隻﹔發展一批農家小旅館30戶,已完成改裝投入運營﹔發展一批茶葉加工示范戶30戶,已完成設備採購安裝並開始春茶加工。參與項目實施的120戶農戶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行政村實現“村社合一”
目前,全州組建“村社合一”合作社986個,其中,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428個,確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324.5萬人﹔折股量化資產總額24.4億元。按照州委、州政府安排,今年底1186個行政村全部實現規范的“村社合一”。
三都自治縣2019年12月被列入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推進試點單位,是我省五個地區之一、黔南州唯一一個入選的縣。
羅甸縣龍坪鎮羅化村,由村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或土地入股,建成1000畝常年蔬菜種植基地,再將基地返包給農戶按種植標准組織生產,與村內羅化貴平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實行保底回收基地蔬菜,確定按銷售量每斤提取0.1元作為羅化村合作社淨收入,實現戶均土地流轉增收0.33萬元、基地務工人均增收2萬元、輻射帶動菜農戶均增收1.9萬元、返包經營社員戶均增收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1.25萬元,有效探索“村社合一”“產銷結合型”運營路子。
130個村成為全省鄉村振興“標兵”
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黔南州全力開展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推進工作。2019年,1個縣(長順縣)、14個鄉鎮、130個村入選貴州省“十百千”鄉村振興示范工程。
惠水縣漣江街道排樓村依托獨具特色的生態資源優勢,主要發展社會綜治型,走鄉村綜合經濟發展道路。目前從最初的單一葡萄種植發展為涵蓋葡萄、生姜、蜂糖李、櫻桃等種植業和家禽、水產養殖等產業,集洗姜場、保鮮庫、食品公司、農家山庄等於一身的經濟實體,為村集體、貧困戶和全村群眾帶來效益。(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梁曉琳 通訊員 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