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紀檢監察機關緊盯三農重點工作 督促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

2020年04月17日09:20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左翰嫡

4月14日,微風和煦,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紀工委監察工委督查組成員張濤走進位於籍田街道的五台村,環顧四周,一個個蓄水池分布田間,一條條引水渠縱橫交錯。

“高峰期供水量小的問題已解決,反映情況后的第二天工作人員就過來檢查,還幫忙清理了蓄水池。”面對前來了解用水情況的張濤,村民陶群英笑得爽朗,“現在好了,吃水放心,春耕灌溉水也夠!”

這是今年以來張濤對五台村用水情況的第5次回訪。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下發后,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圍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常態化監督,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監督保障。

針對農村吃水難、用水難問題,天府新區5個涉農街道計劃分2期實施農飲水入戶工程,推動實現農村自來水全覆蓋。今年年初,龍泉山東山片區農飲水工程正式實施完成,共修建11個加壓站、14個高位蓄水池,其中最大供水工程高達580米,相當於193層樓高。項目實施過程中,新區紀工委監察工委開展全面排查,重點關注項目規劃是否合理、驗收是否真實可靠、資金是否落實到位、后續使用是否順暢,並就收集到的問題建立台賬,每隔兩周對整改情況進行回訪。目前,天府新區已有122個村實現農飲水入戶,近10萬農戶的吃水用水得到保障。

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農村部2020年的工作要點之一。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農業農村部紀檢監察組強化政治監督,督促部黨組壓緊壓實主體責任,推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整縣推進項目,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進農村飲水安全、村內道路、信息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健全運行管護機制。

一直以來,出行問題始終是農村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前段時間,福建省龍海市程溪鎮紀委書記林靖展前往粗坑村走訪檢查,發現該村主干道路面狹窄,坡度陡,急彎多,會車十分困難。

“我們原本准備對這條道路進行拓寬改造,春節前就已經做完項目預算工作了。”村支部書記徐奇峰嘆了口氣,“受到疫情影響,不知道啥時候才能開展后續工作。”

“粗坑村是貧困村,這樣的道路不但存在安全隱患,還會影響農產品的運輸。”林靖展撥通市財政局電話了解相關情況。經協調,該項目目前已完成預算審核流程,正式進入招投標階段。

“我們將組織全市紀檢監察干部深入一線對農村基礎設施項目開展全過程監督檢查,在督促打通村組道路、支持村級公路提質改造等方面持續發力。”龍海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江蘇省常熟市碧溪新區皂吉老村,一條長約20米、寬約3米的平坦道路取代了原本的泥筑土壩,該村村民施振球告別了出行難的日子:“新修的道路結構堅固、排水暢通,路旁還筑了欄杆,大家通行時更安全了。”

為進一步強化基層監督,常熟市紀委監委選配900多名網格廉勤監督員,建立村級基礎設施重點項目“日檢查、日報告”制度,將發現的問題督促責任單位整改,推動“三農”領域監督常態化。自去年以來,皂吉老村已新建道路480米,增建停車場600多平方米,改造駁岸600米,村庄基礎設施實現提檔升級。

除基礎設施建設外,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也迫在眉睫。河南省滎陽市紀委監委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成立3個督導組直插一線開展監督,督促職能部門落實各項防疫措施的同時,對清運垃圾、拆除違章建筑等工作進展及相關人員履職情況進行逐一檢查,針對突出問題及時提出整改建議。截至目前,共下發通報36期,對16個工作不力、進展緩慢的行政村進行通報批評。

在廣西桂林,市紀委監委駐市生態環境局紀檢監察組聚焦農村污水橫流現象,重點加強對污水處理項目的實地核查,採取高頻率、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進行檢查,責令對口業務部門對弄虛作假、未能達到管理維護要求的行為作出相應處罰。截至目前,478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正常運行率達98.7%。

“前些年,我們村生活污水都通過明溝排放到河裡,到了夏天臭氣扑鼻,村民們沒少遭罪。如今臭味沒了,蚊虫少了,村裡衛生環境跟城裡一樣好。”污水處理工程給村容村貌帶來的變化,讓桂林市恭城縣紅岩村村民朱正林很滿意。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