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陳華永 李唯睿)連日來,仁懷市茅壩鎮安良村挖機轟鳴,受疫情影響,停滯近一個月的高標准有機高粱種植基地,又再次開工建設。
為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遵義市委、市政府有關有機高粱基地建設政策要求,仁懷市和茅台集團商定,建設高標准有機高粱基地,做強、做優、做特有機高粱產業,保障茅台酒原料在仁懷的有效供給,促進企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安良村土地完成整治后,有機高粱種植面積將從過去3200畝增加到4100畝。安良村高標准有機高粱種植基地項目負責人陳先明說,按照“標准化、規范化、組織化、信息化、科技化”為一體的標准打造基地,將實現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如今,仁懷市有機高粱產業走出一條“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發展之路,帶動農戶4萬多戶(其中貧困戶7700戶),戶均收入14000元以上,成為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
工業反哺農業,扶植有機高粱基地,讓其成為富民產業。有機高粱種植作為醬香白酒的“第一車間”,農戶種植此類經濟作物,不僅提高農村土地利用率,增強農戶種植技能,更是解決了農戶收入問題。
為此,貴州對高粱基地種植面積提出了規劃:今年,全省規劃建設標准化、規模化高粱基地200萬畝,其中,遵義市130萬畝、畢節市50萬畝,其他市(州)20萬畝,帶動40萬農戶增收致富。
顯然,高粱基地建設僅僅是白酒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大板塊。而整個白酒產業是上帶第一產業、下促第三產業的密集產業。多年來,白酒產業抓中間、帶兩頭,做到以工促農、以工促產、以產促銷,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據了解,白酒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解決了全省數十萬人就業問題。
在白酒產業千億級藍圖規劃路徑,明確提出推進“接一連三”,融合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工農貿一條龍、產加銷一體化的發展體系。
與此同時,為深化農村產業革命中,充分發揮貴州工業力量。“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具有推廣價值的發展模式,在全省各地全面開花。
遵義市新蒲新區貴三紅公司便是此模式的典型案例之一。
從2016年開始,公司在新蒲新區蝦子鎮蘭生村流轉土地1000畝,一次性流轉十年,由公司聯合該村村級合作社,建立有機辣椒種植示范基地,帶動該村貧困人口253人,年均收入達5000元以上。
辣椒是生態特色食品產業中調味品產業的原材料,更是我省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大產業。2019年,建設辣椒種植規模化標准化1333個,建設辣椒集中育苗點1349個,帶動約32萬貧困人口增收。
此外,生態特色食品加工環節直接帶動人員達6.41萬人,一產、三產直接或間接拉動就業百萬人,對實現農民增收、脫貧攻堅起到較好支撐作用。
從田間地頭到基地種植,再到農產品深加工。不僅讓農戶有盼頭,而且也讓企業有賺頭。
據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農產品加工業是我省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全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加快推動農產品加工工業化、規模化發展,是關鍵時刻的關鍵之舉。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業領域中,健康醫藥產業也積極投身於農村產業革命,提高農產品工業化、規模化水平。此舉措成為助力我省脫貧攻堅重要方式之一。
走進施秉、黃平等縣田間,當地幾乎每家都發了“藥財”。近年來,貴州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方式發展中藥材產業,使更多種植農戶、貧困戶的“腰包”鼓起來了,生活富裕起來了。截至2019年,全省中藥材種植帶動貧困人口36.69萬人增收。
到今年年底,我省將健全中藥材產業鏈條和銷售渠道,堅持全國首個中藥材電商交易平台,力爭把我省建設全國地道中藥材重要產區,帶動全省34.6萬人口增收。
工業是國民經濟主導產業。優質煙酒、生態特色食品、健康醫藥等貴州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振興行動,是我省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
要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業是重要支撐。據介紹,我省農產品加工發展仍是“后來者”和“追趕者”,需要用發展的眼光,改革的勇氣,切實採取有力措施奮起直追。
因此,《貴州省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振興行動方案》提出,到2022年,十大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5萬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
奮力沖刺90天,堅決打贏殲滅戰。號角吹響,全省各地聞令而動。貴州,正充分發揮工業磅礡力量,與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進行博弈與較量。2020年,貴州必定奪取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全面勝利,必定續寫新時代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