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願加入背包工作隊……不奪取攻堅戰最后的勝利決不撤退!”2月20日,庄嚴的宣誓結束后,100名“背包工作隊”隊員乘車奔赴怒江州還未脫貧的80個貧困村。我成為其中的一員。
我和5名同事被分配到福貢縣子裡甲鄉子裡甲村,首要的任務是動員貧困群眾易地搬遷。子裡甲鄉貧困程度深,群眾工作不好做。
“其他地方的貧困群眾都已經入住新房了,如果動員不成功怎麼辦?”帶著這樣的擔憂,我們來到達子裡甲村。
“宣傳動員前必須熟悉政策,把好處講清楚,做不到的不能隨意承諾。”駐村工作隊長茶文權叮囑大家。
我們用了一下午的時間了解村裡的基本情況和福貢縣易地搬遷政策。
“新房已經裝修好,有家電有家具,可以拎包入住,而且還有醫院、學校、扶貧車間,務工和生活都方便。縣委縣政府在各方面都考慮到了,動員起來阻力應該不大。”看完縣裡的易地搬遷“十送”好政策,我心裡的擔憂減輕了許多。
然而,宣傳動員的難度仍然超出了我的想象。當天晚上,在搬遷動員對象言路才家,任憑我們反復講解縣裡的易地搬遷政策,在兩三個小時的時間裡,他都是低頭不搭話,僅僅說了一句話:“我不搬”。
碰了一鼻子灰的我們隻能暫時回村委會。“群眾有話不願說,說明對我們不信任。”經過討論,我們決定從獲得群眾的信任入手。
再次入戶時,我們為貧困群眾的小孩帶去了玩具和糖果,為他們生病的家人聯系醫院,從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入手、從拉家常開始,逐漸拉近與他們的距離。看到我們在實實在在地為他們著想,貧困群眾終於開口講出了真實想法。
“村裡有人說,等我們搬走了,你們就會把我們的土地和林地收回,還會把我們的戶口遷走,以后我們就再也回不來了。”
“肯定不會,你們有土地承包証和林權証,就像我們有房產証一樣,是享有權益的証明,不是說收回就收回的。”面對群眾的顧慮,我們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了詳細說明。遇到仍有疑慮的群眾,我們又拿出了鄉裡附有搬遷政策的紅頭文件,甚至還在文件上簽下名字,按下手印,給他們留作証據。就這樣,群眾的顧慮被一點點地打消了。
但是,這僅僅只是走出了成功動員群眾搬遷的第一步。
通過進一步了解,我們發現雖然縣城離村裡隻有20多公裡,但貧困群眾很少到縣城。對於縣城的生活他們既無法想象,更沒有憧憬,而是滿足於在村裡吃飽穿暖。
“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他們對縣城的新生活有期待、有向往。”我們針對貧困戶不同的家庭情況,逐一制定了具體的宣傳動員策略。同時,隻要群眾稍微有些動心,我們就邀請他們到縣城看房,實地感受易地搬遷將會帶來種種便利。
思路的轉變、方法策略的調整很快使我們打開了突破口,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每天都有群眾同意抽房搬遷,同事們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
從群眾信任我們,到消除顧慮,再到對縣城的生活有憧憬,最后下定決心搬遷,每走出一步都不簡單。這次參與易地搬遷宣傳動員,著實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群眾工作實踐課。(雲南省怒江州紀委監委 高雪鬆 || 責任編輯 馮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