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想為黨再做點事

——記鬆桃苗族自治縣離退休老干部

2020年03月31日10:3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7點30分,在鬆桃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兒科門診內已是人頭攢動,排起了長長的問診隊伍,嘈雜的聲音中,筆者隨意一問,才知道他們都是帶著孩子來找石主任看病的,而他們口中的石主任就是鬆桃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離退休老干部、兒科大主任、該縣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成員石幫杰。

讓我把人生中醫者使命的交接完成

“有人跟我說:你又不缺錢,子女也都工作了,退休了應該去游山玩水,好好享受生活,干嘛又回來工作,我說人活著總要過得充實一點,需要一點精神,還有點作用就要發揮余熱,我天天跟自己說讓身體再堅持一會,等把6個兒科主任都培養出來,完成我人生中醫者使命的交接,再退休。”今年已年滿65歲的石幫杰本來應於2015年就年滿退休,但由於該縣專攻兒科的專家少,他的幾個徒弟又還未全部能獨當一面,所以臨近退休時他主動寫下申請暫緩退休。

“我是醫院退休職工黨支部書記,黨教育了我40多年,作為兒科方面的醫生穿了白大褂,關鍵時刻就要敢於擔當,想去武漢他們不讓我去,申請去醫院發熱門診,他們說讓年輕人鍛煉鍛煉,看到我們醫院那些去武漢的醫生護士,我為他們感到驕傲,因為他們體現了醫者價值,為醫院和醫生護士這個職業爭了光。”當筆者了解到他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專家組成員中唯一一名年齡超過60歲的醫生時,石幫杰主任談起自己為什麼一定要申請參與到新冠肺炎救治中去的原因。

“石主任是我的老師,從我2002年進入醫院起,就是他手把手的帶我,記得當時我們兒科隻有三個人,到今天發展成4個專業科室60多名兒科專業醫護人員,並多次獲得省級領導肯定和專門考察,常年被評為市級兒科救治先進科室,這些都是石老師用幾十年的努力換來的。這18年來他總是膽大心細,特別耐心的教導我們,現在我們幾個陸續也都成為了各科室的主任,在培養新來的醫護人員的時候,我們就像是他教導我們那樣,這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談起自己的恩師,該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諶超回憶起當初剛入院時的哪些場景。

隻要有利於社會哪裡都是奉獻的舞台

入戶排查,發放科學防控宣傳資料,堅守小區網格化卡點,引導注冊健康碼,幫助解決住戶問題困難。新冠肺炎疫情洶涌來襲,城區裡的一個個小區宛然成了這個防疫體內的小小細胞,隻有保持每個細胞的健康,才能保障整個城市的健康。自從1月20日以來,這些都是退休老干部,該縣原政協秘書長任廷瑤和小區其他管理人員,每天的例行工作。

“我們小區一共有108戶住戶,從退休以來,我就在這裡工作,他們每家的情況我都非常清楚,這次疫情防控包括其他幾個小區的居民,都特別配合和支持我們,沒有特別要緊的事情沒有人出門,所以我早就說過我們國家一定能取得勝利,因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做到這樣。”當筆者問起小區疫情防控情況,任老很有信心。

“退休后要充實自己,隻要做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家庭的事情,哪裡都是奉獻的舞台,年輕人要認真學習,重視實踐,知識是一盞明燈,有了知識才能去做更多具有意義的事情”談起退休后的生活,任老語重心長的告訴筆者。

我還想為黨再做點事

簡老慢慢的從裡屋拿出來一個裝滿資料的淺藍色公文包交到來訪的筆者手上,示意讓筆者打開,可能因為制造年代久遠和長時間攜帶的原因,公文包的表面織線已經大面積磨損泛白並且出現了幾處破洞。由於年齡和身體的原因,他幾乎全身所有力氣來發聲講述,這些筆者剛翻開的泛黃陳舊的紙條背后的故事。“感謝老師,是您讓我再次相信自己可以改變自己,改變命運,您是我一輩子的恩人”“語文59 數學86......簡老師這是我這個學期的成績單,就是語文還比較差,我會繼續努力爭取提上來”。這些是簡老退休后幾十年來,他的那些“學生”寫給他的信,和寄給他的成績單。

簡老名叫簡朝臣,鬆桃苗族自治縣蓼皋鎮徐家坳人,老黨員,今年已是91歲高齡。1950年年僅21歲簡朝臣第一次參加工作就是帶隊剿匪,1951年他被分配到當時該縣冷水溪鎮中學任老師,輾轉多地任教后於1991年退休,退休后他擔任起徐家坳街道黨支部書記組建社會治安聯防隊,負責維護附近幾個街道治安安保工作。2000年已經年滿71歲的簡老,又擔任起該縣蓼皋鎮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席,一直至今。截止採訪前,不算簡老退休前教過的學生,僅退休后幫助教育改正的青少年就超過一千多人,因此還受到過4次省級表彰。2019年他都還親自到各個農村看望困難兒童,累計發出27000多元補助。這后20年的關工委工作中,簡老長期跟蹤幫助的問題青年困難兒童都不止一百人,其中不少人因為簡老的幫助和言傳身教改變了原本走向絕望、犯罪的人生道路。開頭的第一張紙條就是簡老二十多年前幫助的一名問題少女寫給他的。據他回憶,當時是1996年,這名剛滿17歲的女孩,因吸毒在貴陽中八農場改教,簡老和當時幾位領導趕赴貴陽幫助她改教,接回來后女孩覺得名聲不好,整天躲在家裡不敢出門。后面經過簡老長期跟蹤勸導教育,女孩不僅改掉了壞習慣還和家裡人辦起了養殖場,直到近幾年去了海南開辦工廠,自己當上了老板,改變了當初的人生軌跡。

“我從小父母去世得早,那時候的社會根本討不到生活,我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但是讀完小學就沒有錢了,我把家裡的土地都賣了還是不夠,當時就遇到了銅仁中學的沈英老師,我就問他能不能到他那裡讀書,他就直接讓我住到他那裡,帶我上學,一起生活久了才知道他是一名地下共產黨員,而且還是后來國歌作者聶耳的同班同學,他教給我很多的知識給我講黨的故事,可惜后來建國前他被捕犧牲了,沒能看到他日夜期盼的新中國成立。我就是這樣被黨培養起來的,沒有黨沒有沈老師,在那個年代我可能很早就死了,黨的恩情很貴重,所以退休后,我想為黨再做點事,幫助這些孩子就像沈老師當初幫助我一樣,讓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對他們自己好,對家庭社會都有一點貢獻。現在雖然我已經91歲了,但我隻要還活一天,就要為黨再工作一天”談到為什麼退休29年以來,依然在幫助青少年成長,依然在孜孜不倦的工作,簡老回想起當初沈老師教他讀書和跟他講黨的理想,他那深陷的眼窩中泛出了淚花。

筆者走訪的三名離退休老干部,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余生和行動在持續散發著光和熱,他們向下傳承著自己的畢生所學、向外奉獻著自己的所有力量,他們窮盡一生回饋黨的恩情,向人們闡釋人生的意義。而像石老、任老、簡老這樣沒有“退休”的還有很多,截止2019年以來,該縣開展“311”工程,許多離退休老干部又紛紛加入到脫貧攻堅中。有的老專家舉辦起免費的技能班,培訓農民300人次﹔有的老干部組織起法治教育宣傳,累計開展240余場,受教育青少年7.5萬余人次。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這些感人事跡和數據的背后,是中華民族骨子裡的文化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之間傳承。(李旺興)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