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村民在茶園採摘春茶。
這段時間,在開陽縣各茶園裡,村民們正在忙碌著採摘春茶,種植新茶……一片片茶葉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近年來,開陽縣加快茶產業發展,全力把茶產業培育成現代農業發展的新亮點、農業經濟的新增長點、農民增收的新突破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春茶採摘忙
3月15日一大早,開陽縣禾豐鄉雲山茶海茶葉基地入口排起長龍,工作人員拿著體溫槍為村民測量體溫。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全面消毒、測量體溫、發放口罩已經成了採茶前的三道“固定程序”。
經過三道程序后,村民們開始一天的工作。家住禾豐鄉長紅村青杠林組的羅芬有20多年的採茶經驗,是大家公認的採茶能手,最多的時候一天可以採五六斤春茶,一季春茶採摘下來掙上上萬元不是難事。“這片茶山幫我家供出了幾個大學生。”羅芬說。
“這樣的忙碌要持續到五月份。”雲山茶海茶山廠長李騰雲介紹,去年茶葉採摘期間,光採摘費就付了近35萬元,解決務工需求13000多人次,不僅帶動了開陽縣部分村寨村民增收,還為比鄰的修文縣解決了部分就業問題。今年,考慮到受疫情影響,部分外出務工的村民滯留家中,雲山茶海主動與縣就業局取得聯系,解決了50人的就業問題。
得益於良好的自然條件,開陽茶葉一直備受市場青睞。開陽縣茶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付羽介紹,海拔、氣候、溫度、濕度等造就開陽縣良好的茶葉生長環境,加上開陽地處全國少有的富硒地帶,富硒土壤種出了富硒好茶。截至目前,全縣茶園面積17.03萬畝,投產茶園面積15.29萬畝。今年春茶長勢喜人,春茶產量較往年增加5%。
茶園添新綠
春茶的採摘季也是新茶的種植季。
在毛雲鄉簸箕村油茶示范基地,村民們正在田間地頭勞作,挖坑、下苗、覆土,種下綠油油的油茶。據介紹,油茶在盛果期的畝產量在1000公斤以上,可產茶油100公斤以上,毛利可達4000元左右,減掉成本,每畝收益在3000元左右。
毛雲鄉黨委書記唐昊介紹,毛雲鄉2020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目標任務4515畝,現已完成種植面積4047畝,其中包括油茶3400畝。截至目前,全鄉的油茶面積已達兩萬畝。下一步,毛雲鄉計劃建立油茶加工廠,進一步延伸油茶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同樣,南龍鄉的新茶種植也是熱火朝天。南龍鄉翁朵村新植茶園基地裡,村民們正在種植奶白茶。鄉農服中心技術人員還專門到新植茶園基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以保証茶苗的成活率。南龍鄉田間地頭處處呈現繁忙景象,奏響產業結構調整交響曲。
茶葉是南龍鄉優勢產業之一,也是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南龍鄉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在對現有茶園提質增效的同時,積極規劃建設新茶園。今年,南龍鄉在中橋村、翁朵村各建500畝以上茶葉基地,並採用“黨支部+協會+企業+農戶”的模式,通過企業帶動、集體經濟分紅、到企業務工等方式,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
推進茶旅一體化
往年,春茶採摘季也是旅游旺季,今年受疫情影響,“茶旅一體化”發展受限,但這並不影響茶企的發展信心。
雲山茶海一方面繼續強化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積極對內部硬件設施和服務品質進行提升。其中,景區投入80萬元引入天然山泉,建設新景觀“棲雲池”﹔開展菜園子春耕生產,為酒店餐飲儲備天然綠色食材﹔積極組織員工培訓,提升服務質量,並擬招聘500余人,為產業發展招兵買馬。
雲山茶海總經理曹以杰表示,公司將不斷提升軟硬實力,更好地挖掘潛力、謀劃發展,為未來發展夯實基礎。
“此外,為感恩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公司決定自恢復經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醫護工作者憑本人專業技術資格証可免費游覽雲山茶海旅游區,所有住宿房間五折,全部餐飲八折。”曹以杰說。
如今,開陽縣茶產業已形成“以茶帶旅、以旅促茶”的發展局面。下一步,開陽縣將更加注重茶產業品牌的打造與提升。
根據近期普查結果顯示,開陽境內99.91%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硒含量平均值是全國的兩倍,為全國少有、全省唯一的天然、適度富硒區域,素有“中國富硒農產品之鄉”“中國硒州”等美譽。
開陽縣硒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陳浪介紹,富硒茶是開陽縣重點發展的五大特色優勢產業之一。2013年,“開陽富硒茶”就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2019年發布的貴州省地方標准《地理標志產品開陽富硒茶》和《開陽生態富硒紅茶》《開陽生態富硒白茶》《開陽生態富硒紅茶加工技術規程》《開陽生態富硒白茶加工技術規程》4個團體標准,都與開陽富硒茶密切相關,這些為開陽富硒茶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目前,結合茶旅一體化發展和富硒茶品牌打造,開陽縣茶產業的產業鏈得到延伸,附加值得到提升。(李易憶 王良弟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春明 文/圖)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