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地區的反貧困決戰

——看黔南州如何實現脫貧摘帽“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2020年03月06日16:02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3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公告,貴州省24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黔南州長順、獨山、三都、荔波、平塘、羅甸6縣在列,其中,三都、羅甸兩個深度貧困縣提前一年退出。至此,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全州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68%,歷史性地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脫貧攻堅取得根本性勝利。

這個消息,對黔南的干部群眾,可以用倍加振奮、百感交集來形容。

1980年新華社筆者楊錫鈴到荔波採訪時,被瑤山的貧困狀況震驚了:赤腳光身,挺著大肚子的孩子﹔衣著襤褸,幾乎不能遮羞的婦女﹔除糧食外,幾乎沒有多種經營﹔百分之八十七的人是文盲,百分之九十五的婦女不會講漢話﹔舊法接生造成嬰兒死亡率高……《瑤山至今仍過著貧困落后的生活——貴州瑤山見聞》這篇報道,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也從此拉開了瑤山扶貧序幕。

四十年的持續扶貧,今天,瑤山瑤族群眾早已搬進新家園,住進寬敞明亮的樓房,有的捧上鄉村旅游“金飯碗”,有的變身扶貧車間職業工人,有的成了勤勞致富的桑農、果農、菜農,徹底與貧困訣別。

比一比誰的茶更好。李慶紅 攝

瑤山是黔南貧困頑疾最深的“三山”之一。瑤山的巨變,是對黔南扶貧成效最有力的注腳。

黔南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漢、布依、苗、水、瑤、毛南等44個民族、420萬群眾在2.62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大部分少數民族群眾長期居住在深山區、石山區,地理自然條件惡劣,以麻山、瑤山、月亮山“三山”地區最為突出。貧困,像一隻盤踞在大山裡的“窮魔”,給這方山水附上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魔咒”。全州12個縣(市)中,有10個貧困縣,其中6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127.18萬貧困人口生活在滇桂黔石漠化山區連片特困地區,信息閉塞、生態脆弱、災害頻繁,脫貧攻堅難度巨大,任務繁重。

都勻市金恆星移民安置樓。李慶紅 攝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攻堅戰中,黔南歷屆班子一任接著一任干,全州44個民族緊緊抱成一團。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黨的民族政策和國家一系列扶貧政策的光輝照耀下,420萬干部群眾高舉反貧困大旗,以豪邁的氣勢書寫了決戰貧困的壯美篇章,“好花紅”民族絢歌在黔南大地嘹亮唱響。

嘹亮的號角,昂揚的斗志

從1986年國家實施農村扶貧開發活動以來,黔南反貧困戰役作戰方案不斷優化,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從“區域性扶貧”到瞄准貧困縣“整村推進”,從“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不斷總結經驗打法,瞄准堅中之堅,攻克難中之難,通過“靶向治療”,精確定位貧困村、貧困戶,因村因戶施策,科學配置資源,脫貧攻堅捷報頻傳。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黔南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砥礪前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發動了聲勢浩大的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攻堅戰,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后猛攻:認真落實“六個精准”,大力推進“五個一批”扶貧戰略,打響“四場硬仗”、“七大戰役”、“春季攻勢”、“夏秋決戰”,立下了“2020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錚錚誓言。

終於,穿過漫長的黑夜,曙光就在眼前。

獨山茶天堂。李慶紅 攝

2014年至2019年,全州共減少農村貧困人口91.55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4.12%下降到0.68%,全州10個滇桂黔石漠化連片特困地區縣(含2個深度貧困縣)、137個貧困鄉鎮(含2個極貧鄉鎮)、836個貧困村全部實現出列,在全省3個自治州中率先實現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44個民族,一個民族都沒有落下。2019年7月,黔南正式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命名。

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精神。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何元亮為代表的羅甸大關人創造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堅韌不拔,苦干實干”的大關精神,為貴州反貧困大業做出了榜樣,成為貧困山區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精神力量。

20多年后,同樣在羅甸,另一位英雄人物在全國家喻戶曉。為改變家鄉貧困面貌,鄧迎香帶領麻懷村民發揚“愚公精神”,持之以恆13年,從石山上硬生生鑿出一條“麻懷出路”。2016年當選為麻懷村黨支部書記,2017年9月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在不等不靠、苦干實干、自力更生的精神驅動下,鄧迎香帶領村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從沒有路到通村達戶、從貧困村到萬元村、從沒有大學生到有了研究生……

在黔南脫貧攻堅戰場上,反貧困的精神火種形成了燎原之勢,涌現出“背篼干部”、“伙計干部”、“留守兒童媽媽”汪付珍、身殘志堅的王華銀等等干事創業、帶民致富,享譽全省全國的先進典型。

貴定縣昌明鎮食用菌生產基地。李慶紅 攝

正是這種對模范人物和先進事跡的推崇與追隨,讓黔南的干部群眾從中汲取了奮進的力量,凝聚成強大的向心力,在改變貧窮面貌,推動經濟發展中,表現出不甘落后、堅韌不拔的昂揚姿態,高高揚起的反貧困大旗上,鐫刻著不畏艱難的倔強、不怕苦的堅韌和不甘落后的勇氣,黔南發出了脫貧攻堅最強音。

難攻的“堡壘”,精准的“打法”

按照省裡的統一部署,三都縣和羅甸縣被列為2020年貴州省最后一批脫貧摘帽縣。為了啃下“三山”這塊硬骨頭,黔南針對三都縣等少數民族聚居的貧困縣干部群眾仍存在的思想偏差問題,於2017年8月提出了“聚焦脫貧攻堅,目標不能發散﹔聚力脫貧攻堅,力量不能分散﹔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功夫不能做虛”的“約法三章”,全州上下照章執行,糾正思想上的偏差和錯誤。2017年,瓮安縣、龍裡縣率先摘帽出列。

糾正了思想的偏差,還要有行動上的指南。2018 年,黔南探索出“開展一輪全面系統篩查、繪制一張農村人口基數底圖、組建一批脫貧攻堅專班、組織一場扶貧干部大培訓、完善一個保障精准的組織體系、建立一套落實精准的工作機制、收集整理一本完整規范的檔案資料”的“七個一”機制,圍繞“精准”持續發力,提高脫貧攻堅質量。當年,全州脫貧攻堅數據質量躍升全省前列,貴定縣、惠水縣順利摘帽出列。

在2019年決戰之年,黔南再加“猛料”,提出了脫貧攻堅十條“精准打法”,瞄准“深化認識、提高站位、盡銳出戰、動態摸排、完善機制、問題導向、智志雙扶、社會幫扶、網格管理、激勵問責”等十個方面,添足火力,精准打擊,橫掃最后的貧困堡壘。

黔南頻頻出招,招招命中要害,招招克難制勝。

事實証明,這一系列精准的“打法”取得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貴州惠水潤芝霖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生態農業綜合性開發為主,把鐵皮石斛組培及種植為核心產業,積極引導當地農戶種植。李慶紅 攝

在今年1月份第三方專項評估檢查中,三都縣、羅甸縣達到整縣脫貧摘帽標准,提前一年交出了高分答卷。與三都縣、羅甸縣一同交出滿意答卷的,還有長順縣、荔波縣、平塘縣、獨山縣。

這是黔南在脫貧攻堅關鍵時刻,使出的“自加壓力、自添動力”的高難度動作。

事實上,精准扶貧實施以來,黔南出台“1+9”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形成了以“三山”為主戰場的“1+N”配套政策體系,打出了脫貧攻堅“組合拳”:以“三山”地區、深度貧困地區為主戰場,瞄准農村產業革命、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基礎設施、兩不愁三保障,形成體系作戰合力,將扶貧資金、東西部扶貧協作資源、幫扶力量、基礎設施建設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

建立州、縣、鄉、村四級聯動指揮體系,建立州委領導聯系深度貧困村工作機制,建立脫貧攻堅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全州上下盡銳出戰。

通過補短板、強弱項,保障了民生。2014年以來,全州共投入資金359.11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896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累計救助住院18.54萬人次,“三重保障”救助資金6.91億元,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全覆蓋。全州共完成農村老舊住房透風漏雨整治63630戶,實現人人有安全住房保障。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24.73萬人的目標任務。全州349.2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得到保障。

羅甸縣全力打造民族醫藥產業,圖為貴州信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車間。李慶紅 攝

通過推產業、擴就業,增加了收入。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以壩區為重點,打造茶葉、蔬菜、刺梨等12個特色主導產業,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全州培育農業龍頭企業75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7230個,帶動就業農戶38.4萬戶、132.21萬人。“庭院經濟”模式得到國務院扶貧辦充分肯定。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實現14.84億元,推動農產品銷售540萬噸、總額376.32億元。貧困勞動力累計實現就業19.93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就業10.4萬人。

一批批項目資金流向一線,一群群駐村干部集結前線,一個個農業園區生機勃勃,一座座移民新村拔地而起,一處處美麗鄉村閃爍山間,黔南的脫貧攻堅戰場上,創造了易地扶貧搬遷“五個三”等可圈可點的“黔南經驗”,演繹了“麻懷出路”等可歌可泣的“黔南故事”,塑造了“全國巾幗建功標兵”黃紅纓、“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羅應和等熠熠生輝的“黔南驕傲”人物。

涓涓的細流,磅礡的力量

2013年,廣州市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號召,開啟了跨越千裡的對口幫扶協作。

七年來,廣州市按照“中央要求、黔南所需、廣州所能”的原則,將扶貧與協作、扶智與扶志相結合,聚焦深度貧困,盡銳出戰黔南,創新幫扶模式,力度逐年加大,資金、項目、人才、技術層層“加碼”,各種資源要素不斷匯聚,形成了廣州5個區與黔南12縣(市)結對,行業與行業結對,部門與部門結對,企業與企業結對,街道與鄉鎮結對,社區與貧困村結對的幫扶格局,大力實施教育扶貧、醫療扶貧、智力扶貧、科技扶貧工程,整合運用各種援黔力量,形成幫扶合力。

2013年以來,廣州市累計投入黔南對口幫扶資金19億元,援建項目近500個,受益貧困人口約10萬人次。近3年來,共有87家廣東企業投資黔南,投資額達45.12億元,直接帶動1.76萬貧困人口增收。項目涉及城市綜合體、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現代農業、裝備制造等行業,黔南成為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承接地”。廣州社會各界向黔南捐贈幫扶資金(含捐物折資)6000萬元,共選派80名黨政干部、416名專業技術人才到黔南挂職和開展技術幫扶。為黔南培訓黨政干部5000余人次,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2962人次,為黔南脫貧攻堅作出巨大貢獻。

在黔南脫貧攻堅一線,除了廣州“特種兵”的身影,還活躍著一支勇猛的“國家隊”。中央統戰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北京郵電大學、國家投資開發集團公司等4家中央單位定點幫扶黔南6個貧困縣。2019年,落實幫扶資金1.91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02個,覆蓋貧困人口7.5萬人,帶動脫貧3.2萬人。協調社會捐贈3719.24萬元,落實幫扶需求61項。幫助引進企業22家,投入資金12527.3萬元。幫助銷售農特產品1365.65萬元,銷售金額386.18萬元。

黔南充分發掘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組織和動員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開展精准幫扶,發動企業、商會以及各類社會團體參與社會幫扶,涓涓細流匯聚成磅礡力量。

福泉仙橋鄉林下養殖。李慶紅 攝

“我們堅信,有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掌舵領航,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有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有來自各個方面的傾情相助,有全州各族干部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夠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一定能夠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2月10日,在貴州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上,黔南州委書記唐德智擲地有聲的誓言,剛勁有力。(劉雪紅 仇穎欣)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