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貴安“雙城記”:黔中城市群正崛起

王欽

2020年03月05日09:0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安數字經濟產業園。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支持貴安新區和貴陽市在產業布局、要素配置、城市規劃建設、社會管理等方面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籌管理﹔

支持貴陽市及其國有企業參與貴安新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改革改制﹔

生態貴安。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從2020年起,省財政連續5年每年安排10億元用於貴安新區開發建設,將省級分享的財政收入超基數增收部分全額返還貴安新區的補助政策執行年限延期至2025年﹔

……

貴安新區安置社區——星湖雲社區。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貴州省委常委會會議日前審議通過《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賦予省級經濟管理權限上,明確提出了加大財稅支持、加強用地支持、支持用人機制創新、強化改革創新支持等八條重大政策,為推動貴陽和貴安新區同城化發展帶來了無限利好。

“‘貴安八條’每一條都是‘真金白銀’,每一條都非常務實、非常管用,對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賦予了重要使命,也提供了重大機遇。”貴陽市市長、貴安新區管委會主任陳晏表示,將做好總體規劃、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資源要素配置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六個統籌考慮,把大數據、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產業、文化旅游業等產業優勢作為重中之重抓好,在融合發展中助推黔中城市群核心區快速形成。

貴安新區北斗灣小鎮。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同城化的進程

貴陽和貴安新區,一個是貴州的省會城市,是全省發展的“火車頭”和“發動機”﹔一個是國家級新區,擁有國家級及省級層面政策和資金支持的優勢,資源稟賦得天獨厚,被認為是“整個貴州最適合發展產業的地方”。兩地實現融合發展,將會怎樣推動現代產業集聚發展?

中國—東盟國際會議中心。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重點圍繞大數據、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綠色金融等產業精心包裝策劃一批外資項目,依托商務領域駐外商協會資源優勢對外宣傳推介,廣招商、招大商,著力形成一批現代高端產業。”貴州省商務廳廳長季泓說。作為貴州全省發展的戰略支撐和重要增長極,貴安新區自成立之日起,就瞄准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目標,在大數據、裝備制造等產業上取得了明顯成效。

貴安新區富士康第四代綠色產業園。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貴安新區東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電連接器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廠址最初位於貴陽市小河區。2015年3月,該公司入駐貴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區,成為第一批進駐貴安新區的企業。5年來,有寬敞的場地、強大的電力保障以及各種利好政策支持,企業正越做越大。

“貴安政策好、環境好,交通便利,離貴陽近,很多員工願意把家安在貴安。”貴州樹精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余月清對同城化帶來的改變,感受深刻。貴陽和貴安推動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協調發展”,同城化后的產業集聚在加速,產業規劃布局更加合理,成本降下來了,利潤增加了,企業紛紛享受這些政策利好。

貴安新區互通立交。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隨著貴陽、貴安新區兩地交通的互聯互通,貴陽和貴安新區半小時通勤圈正加快形成,將引導貴陽主城區人口和城市功能向貴安新區疏散,吸引人才聚集,促使城市資源發揮更高的利用率,促進沿線產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推動貴陽、貴安一體化加速發展,讓兩地之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等要素更加靈活,得到高效利用,產生最大價值。

同城化的步伐還在加快。在貴陽未來的公共交通規劃中,軌道交通S1、S2、S4等線路均可通達貴安新區,市域快鐵、有軌電車等也將陸續建設。貴安新區則規劃了總長近400公裡的“九橫九縱”路網,同時在直管區域將建立起以快速軌道交通和新區快速路骨架網絡為依托的“雙快交通系統”,同時構建“城鄉一體、快慢結合、客貨分離”的交通運輸系統。

貴安新區花溪大學城。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通過對貴陽貴安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配套、統一管理,兩地著眼於構建起分工協作的現代產業體系、雙向流動的要素市場體系、均等便利的公共服務體系、共保聯治的環境保護體系,力爭到2025年,兩地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900億元,2035年突破1.5萬億元,基本建成以中高端消費和中高端制造為主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交通方便了,以后房子好租了,我們也有了更多的發展機會。”貴安新區湖潮鄉湖潮村村民胡如凱說。隨著貴陽市軌道交通S1線一期工程項目開工建設,過去經常因斷租而空置的房屋,現在住滿了租客。胡如凱則在湖潮鄉安置辦上班,生活越來越好。

貴安新區萬畝櫻花園。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位於貴陽市西南的湖潮鄉,是貴安新區的核心區域,2013年由原花溪區湖潮鄉和原清鎮市紅楓湖鎮六村一居合並而成。這個曾經以傳統農業為主的鄉鎮,在城市經濟圈建設的過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業強了,人氣旺了,農村變成了城市。

貴陽貴安加快融合步伐,湖潮鄉與周邊城鎮及景區實現聯動,推動第三產業發展,開發商的進駐還吸引了全國各地市民到湖潮安家落戶、投資興業,不僅激發了當地安置群眾的發展信心,而且讓兩地融合發展的“紅利”源源不斷地釋放了出來。

貴安新區雲漫湖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然而,這只是省會城市帶動效益的外溢,促進貴安新區的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的一個縮影。作為中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積極融入國家戰略,依托貴陽•貴安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貴陽數博大道等,加快建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共同打造“中國數谷”,將貴安新區建設成為我國領先的數據中心基地,讓城市經濟圈越變越大。

推動城市經濟圈建設,實現高質量的融合發展是關鍵。貴陽和貴安立足推動黔中城市群核心區能級提升,共同做大城市規模、做強實體經濟、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完善公共服務功能,貴陽貴安兩地合理分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瞄准“1+1>2”的融合效應,讓構建經濟體量“大能級”的城市圈的願景成為可能。

貴安綜合保稅區。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在貴州財經大學中國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袁曉文看來,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除了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外,還需發揮周邊城市的帶動作用,“從與貴陽安順的協同融合發展來講,充分發揮貴安貴陽安順三地的比較優勢,形成科學合理的共同發展體制機制,大力打造黔中城市群和黔中經濟區核心區。”

這意味著,貴陽、貴安新區還需要發揮更大的“溢出效應”。在貴州謀劃構建“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集約型”的“大貴陽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空間格局下,貴陽和貴安新區同城化發展的帶動作用,正在不同層面體現。兩地將有效打破區域壁壘,充分發揮產業布局、交通區位、旅游資源、對外開放等方面的特色優勢,推動人流、物流、信息流實現自由流動,帶動規模超過萬億元級的黔中城市群加速崛起。

建設中的貴安高鐵站。貴安新區新聞中心供圖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責編:鄧慶雨、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