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馳援隻為戰!記貴州第一批援鄂醫療隊

2020年03月03日10:03  來源:貴州日報
 

3月1日晚上19點30分,貴州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鄂州駐地,來自黔東南州人民醫院的呼吸科醫生劉燕剛從醫院返回,估摸著食堂沒菜了,她打開一盒方便面,舀了一勺“老干媽”,飄香的油辣子傳來家鄉的味道。

“貴州的迎春花,該開了吧。”

聞不到故鄉的花香,看得到長江的波濤。

同一時刻,貴州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領隊、省衛健委二級巡視員金海燕不停地刷著手機微信,直到看見醫療隊微信群裡最后一位隊員報告:“體溫正常,平安”,她緊皺的眉頭才舒緩開來。1月27日以來,這是每天都必不可少的程序。

1月27日,在貴陽市龍洞堡機場,劉燕第一次見到戰隊“首發陣容”。

“好一支年輕的隊伍,隊員最大年齡‘70后'。”望著一雙雙年輕的眉眼,劉燕不勝感慨,心生佩服:好一支硬核的隊伍,來自全省9個市州和省屬的27家三級綜合醫院,涵蓋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醫院感染科、重症醫學科等專業的醫護人員,有前輩、有學妹。

135名醫療隊員立下“軍令狀”,要到“疫情最重的地方”。出發時的錚錚誓言猶在耳旁,“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細數起“戰斗細節”,一幕一幕浮現眼前:1月28日凌晨3點,抵達鄂州﹔中午,全體醫護人員進行防護服穿脫培訓﹔當晚,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成立。

醫療隊員緊張進行“戰前培訓”,鄂州市委、市政府的“作戰表”很快發布:首批醫療隊員參與鄂州市中心醫院、鄂鋼醫院、市二醫、市三醫的救治工作。

1月29日,第一組隊員進駐鄂三醫。2月1日,全部隊員進駐各個醫院隔離病房。

當時的救治條件遠不比現在,尤其是院感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處理,“三區兩通道”的設置界線相當模糊,需要立即整改。同時,鄂州疫情相當嚴峻,本地有大量非感染、呼吸專業的醫務工作者投入一線,他們已經太累了,急需新鮮戰力補充。

十萬火急之際,遵醫附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傅小雲態度很堅定,“不管整改怎麼樣,明天必須上班。”

這是一個“不計生死”的請求,這是135名隊員的心聲。

第二天一早,大巴車來到醫療隊駐地接大伙兒到鄂州市中心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重症組25人成建制接管鄂州市中心醫院RICU病房,傅小雲為3名重症患者氣管插管。

那晚,第一批醫療隊就定下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天晚上,各小組成員報體溫,報平安。

金海燕說,看到滿屏的“平安”,大家的心,才放得下。

10天,貴州醫療隊員忘我工作,將10名重症患者從生命垂危的狀態挽救回來﹔18天,貴州第一批醫療隊治愈鄂州患者102名﹔30天,135人被要求強制休息,有些醫護提出“抗議”……

鄂州市中心醫院RICU主任謝芳激動地說:在我們感到崩潰和絕望的時候,貴州同行給予了我們無私的幫助,謝謝貴州醫療隊!

在抗疫一線,一個個暖心的瞬間總為這場硬仗注入溫情。

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感染科護士鄭燕,背著患者上廁所﹔

貴州省六盤水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護士趙慧,腳部扭傷,吃著止痛藥“硬抗”不下火線﹔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黃妮雯的組員過生日,大家一起慶祝,短暫,溫暖而快樂﹔

黔西南州人民醫院呼吸內科護士付正萍,一邊進行專業護理,一邊為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

仁懷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李丹,全身心投入戰斗,她的眼裡有患者,心中有戰友,唯獨沒有自己。

……

太多太多,這是每個隊員記憶深處最明亮的光。

2月12日,大部隊到來。第一批醫療隊員兵不卸甲、馬不卸鞍,以最快速度進行“匯編”,奔赴新的戰區。

離開原來的病房,不止鄂州戰友舍不得,就連患者也是淚水漣漣,30多封感謝信從4家醫院飛來,萬語千言,匯成四個字:感恩,致敬。

其中一封感謝信,這樣寫著:你們肩負光榮而神聖的使命,成為這世上最美的“逆行者”,要為你們衷心點贊,你們對湖北、對鄂州、對所有像我一樣的病人的恩情永生難忘。

是啊,終身難忘,難忘那防護服下堅定無畏的身影。

目前,第一批醫療隊員正強制休息,歇幾天,就要重披戰袍,再上戰場。金海燕曾經問過大家的心底話,很快,微信群裡開始刷屏,還是那句話:“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那一刻,他們豪情滿懷﹔下一刻,我們必將勝利。(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劉丹)

(責編:鄧慶雨、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