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是戰“疫”勝利的關鍵

2020年03月03日09: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期各部門出台了大量的政策,一手緊抓防控疫情不放鬆,一手抓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不僅是保証社會正常運行的基礎,更是戰疫能否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復工復產是必然的,但必須以防疫保証為前提。

當前,很多地方都採取復工審核方式,來保証每家開工企業的安全狀態。這種嚴防嚴控的審核方式,如果脫離科學實效的做法,容易演變成機械的“管卡壓”,陷入形式主義的僵局。

很多城市還在復工需要層層審核的時候,一些省份已經改為報備制或者改由企業備案承諾,而一些城市已然開始“搶人”:包專車、包專列甚至包專機等舉措層出不窮,爭相吸引勞動力輸入,以驅動經濟。

2019年地方GDP總量排名前四的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引領了此次“復工潮”。廣東、浙江兩省作為較早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地方,也率先開啟了“搶人”大戰:廣東與雲南、四川等地合作開行“點對點”返粵返崗專列﹔深圳福田對在建工地返崗工人按每人500元予以補助﹔佛山、順德更是出資接送企業員工,新員工最高可領1000元﹔杭州政府向疫情平穩地區開專列組織企業員工返程復工,首批免費﹔浙江義烏全力支持企業復工,直接給補貼,鼓勵員工返義、到義求職,鼓勵企業引進人才﹔寧波、紹興、海寧等諸多城市均出台多項舉措,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江蘇、山東則創出了目前“復工潮”下的兩個第一。山東,規上工業企業開工面達79.4%,全國第一﹔江蘇,規上工業企業復工數3.4萬家,全國第一。

迫切想要復工的企業很多,但要復工,企業有哪些需求,有哪些困難?

第一,隨著復工復產,口罩、溫度計等醫療物資的需求直線上升,但難以採購到口罩使很多企業無法滿足復工條件﹔第二,再小的一個商品,也很難獨立完成,生產需要環環相扣,需要整個供應鏈上的多個合作方協同復工﹔第三,物流尚未完全恢復。為了抗疫需要,有些地方還設置了各路關卡,人為加重了“地域阻隔”﹔第四,各地花樣百出的限流和隔離要求,導致外地員工難以返程復工。

基層面對風險時,選擇保守應對的做法,想安穩度過疫情,本無可厚非。可是事關大局,基層決策可能考慮不到產業布局的深遠影響,意識不到制造業、物流等行業不復工可能產生的后果,需要按各地防疫風險等級更高層面積極推動和主動響應,引導地區之間通力合作,共同解決復工復產的供需矛盾。要鼓勵風險較低的勞務輸入地與輸出地之間對接合作,加快跨地區人口流動。

防疫需謹慎,也要講科學,不能草木皆兵。

一些地方,防疫與復工兩手都抓,兩手都很硬。比如,杭州余杭區實行千名干部進萬企,上門服務精准施策。余杭區建立復工指導員、防疫指導員“兩員制度”,即企業服務員開始主動上門,幫助企業復產復工。余杭還進一步整合人員力量、工作職責,充實親清服務員(駐企服務員)隊伍,把服務企業和防控疫情結合起來,把服務更直接、更高效地落實到企業急需處。

再如,溫州市組織助企服務員開展走訪服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緊緊圍繞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切實幫助解決當前突出的防疫物資、運輸物流、企業用工、資金周轉、外貿通關等方面的困難問題,助力企業盡快恢復生產。

“健康碼”是杭州余杭區復工提前謀劃部署的重要一招。通過大數據的支撐,“健康碼”能更加准確地掌握外來返鄉人員的基本信息,通過顏色的差別對人群進行疫情安全識別,及時做好隔離防護,提高防控效率。在卡口體溫測量如發現異常,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健康碼”第一時間上報給信息中心盡快對異常人員進行處理。

外地返崗人員難復工,問題在於信息不對稱,需要企業和職工提供各類証明材料和逐級審批。此前各地推動的“放管服”改革和“互聯網+政務服務”已經建立了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平台,此時可以將“不見面審批”“秒批”等引入疫情防控。一些城市啟用網上審批平台和微信小程序,返崗員工通過線上審批可獲得電子通行証,大大提高了復工效率。

建議政府及時總結各個地方防疫模式、開復工模式的創新做法,作為標杆案例予以推廣,供更多地方快速學習,廣泛使用。

我國中小微企業主要以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旅游業、商貿業等勞動密集型以及輕資產的行業為主,佔全部中小微企業數的比例超過70%。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60%以上的GDP,提供了80%以上城鎮就業崗位,可以說穩住中小企業,就是穩住經濟的“半壁江山”。連日來,國家多個部委陸續出台多項政策措施,各地政府出台了更具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措施,對生產經營出現困難的中小企業提供援助,重振了企業和員工戰疫的信心。

中小企業期待政策在落實中能夠進一步精細化。政策不在於多,關鍵是能出台一些實在的、普惠型的政策,比如減稅,比如金融機構下調利息,以及對一些困難企業的到期貨款是否可以展期3個月至半年等,讓廣大的中小微企業真正享受到優惠。同時希望銀行盡量減緩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展期或緩期催收貸款,減輕相關企業的利息和費用,提供更多特定時期的信貸支持。

政府需抓住企業的痛點來出台政策,積極為中小企業出謀劃策。如果在制定政策時能深入了解情況、更接地氣,就能實實在在地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周德文 作者系經濟學家、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浙江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上海中和正道集團主席)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