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三都和平村駐村工作隊:“沉”到扶貧一線 “駐”進百姓心中

孫遠桃

2020年02月09日16:44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自從工作隊駐進和平村,不僅我們的路更寬了,房更亮了,產業也實現了提質增效,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你們的辛勞……”春節期間,一封感謝信送到了三都水族自治縣脫貧攻堅大河戰區和平村駐村工作隊指揮部。在信中,村民們不僅講述了和平村一年來發生的變化,也表達了對駐村工作隊深深的感謝。

“這是我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收到的最好禮物,它將激勵大家以更大的熱情投身到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戰役中。”三都自治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張如何說。一年多來,駐村工作隊員克服各種困難,深入鄉村院壩,以真心換真情,通過踏實有效的幫扶,讓貧困山鄉發生了改變,也收獲了村民的肯定與認可。

深入脫貧一線 用心換取百姓信任

“好姑娘不在和平,好姑娘不嫁和平。”這聽起來像一句玩笑,但卻是和平村過去真實的寫照。和平村坐落在三都縣第二高峰——老王山的山腳下,海拔在820—1636米之間,是該縣海拔最高的村子,這裡山高坡陡,道路崎嶇,世代居住著水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寨。

受地理條件制約,過去村民們大都以傳統農業為生,生活十分艱苦。近年來,隨著貴州脫貧攻堅戰的縱深推進,和平村的水、電、路相繼開通,在縣政府的引導下,很多村民因地制宜發展起茶葉種植。不過,由於產業基礎不完善、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不足等因素,直到2018年,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3戶492人,貧困發生率為8.18%。

當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時期,如何啃下這塊“硬骨頭”,讓和平村的老百姓與全國人民一道脫貧致富奔小康?2019年初,作為定點幫扶單位的三都縣自然資源局選派出36名優秀干部,與大河鎮及和平村的9名干部一起,共同組成駐村工作隊,將脫貧重點工作和著力點前置下沉,放在農戶家裡、田間地頭及茶園。

“和平村人口多,地域廣,脫貧攻堅面臨的形態多樣,形勢嚴峻,駐村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加精准地找到農戶致貧的原因,視線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這樣才能把貧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和平村首任駐村工作隊隊長、三都自治縣自然資源局局長吳宗但說。

不過,幫扶工作卻遠沒有隊員們想的那麼簡單和順利。在更崇尚家族決議的少數民族地區,駐村之初,“閉門羹”成為隊員的“家常便飯”。有些群眾不管隊員怎麼說就是不相信干部,去了七八次連門都不讓進,甚至還對他們冷嘲熱諷,說他們做樣子、走過場。

為了獲取村民的信任和支持,駐村工作隊及時轉變工作思路,建起“1+13+333”工作機制,通過組建工作專班及實行網格化調度,把責任落實到人,逐一攻克難題。

“我的微信朋友圈大多數是我的包保對象,我到他們家的次數和拉家常的時間,比和我的家人多得多。”隊員韋琦芬說。為不影響老百姓生產,駐村工作隊將工作時間延伸至晚上,通過“三會一講”(院壩會、田間地頭會、村組會、政策宣講)形式,走進田間地頭,融入百姓心裡,實現了全村6483位村民的遍訪和政策宣講全覆蓋。在駐村干部的用心付出中,越來越多村民願意打開家門,敞開心扉,這讓隊員在“精准施策”上掌握了主動權。

夯基礎強產業 因戶施策拔窮根

“訪民情”“解民意”只是第一步,如何帶領群眾脫貧,做到“惠民生”“聚民心”才是駐村工作隊的重點。經過調研和走訪,隊員們發現,制約和平村發展的因素有很多,但路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

“現在的和平村是由過去7個村合並而成的大村,全村共有33個村民小組,46個自然寨,這些村寨雖地緣相近,但情況卻不同,一些寨子連硬化都沒有完成,更別說發展產業路。隻有首先打通村寨之間的‘毛細血管’,擴寬產業道路,才能真正實現脫貧致富‘不落一人’。”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岑興鴻說。

通過走訪駐村工作隊得知, 轎山村的茶山沒有生產便道,不僅村民上山採茶不便,有時候錯過收購商收茶青的時間,還得走夜路自己拿到幾公裡外的茶葉加工廠去賣。為此,工作隊立即展開相關土地整治項目申請,修建了4050米的生產便道和6520米生產水道。如今,茶葉收購商可以隨時開車上山收茶,村民們再也不用為賣茶青的事發愁,大家的收入也更加有保障。

苕寨村1-9組寨內道路既沒有硬化,也沒有路燈,村民出行十分不便。通過積極協調,駐村工作隊不僅解決了寨子裡5000㎡道路硬化問題,還安裝了150盞太陽能路燈,讓苕寨村194戶村民更安全地出行。

此外,幫助敖寨村1、2組完成通組公路項目掃尾工作,打通敖寨與轎山小村通行的最后3公裡﹔開展苕寨村村8、9組產業道路建設,完成相坪村串戶路硬化,新建敖寨村活動場所……隨著村裡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吸引了更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村發展。

基礎設施完善了,如何讓產業實現提質增效又成了工作隊重點思考的問題。為了提升農戶的茶葉種植和加工技術,工作隊為村民請來貴州大學的茶學專家,給村民進行專項培訓。同時,牽線搭橋引進深圳市夸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村裡的合作社共同進行茶葉深加工和銷售,進一步提升了和平村茶產業的附加值。

讓“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村民搬出大山,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脫貧致富。在做動員工作時,駐村隊員不僅詳細給搬遷戶講解了搬遷的好處和便利,還幫助搬遷戶一起搬家。“有的搬遷戶家裡的豬沒有及時賣掉,我們還會安排隊員到農戶家幫他們喂豬。”岑興鴻說,駐村工作細無巨細,但每一件都關乎民生,隻有把每一件“小事”辦好,才可能完成全村脫貧這個“大任務”。

發展多措並舉 助力鄉村振興

在駐村隊員的傾力幫扶下,和平村的茶產業發展面積越來越大,產業發展的條件越來越好﹔“組組通”的“毛細血管”延伸到了每家每戶門口,干淨整潔的村組大道車來車往﹔老百姓腰包鼓起來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2019年底,和平村的貧困發生率從8.18%降至1.38%,全村群眾實現穩定增收。2020年1月6日, 和平村順利通過貴州省脫貧摘帽第三方專家評估,實現全村脫貧。“和平村雖然通過了專家組的評估,但村裡的工作還不能丟。”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坦言,剛剛甩掉“窮帽子”的和平村,還有太多工作需要完善和提升。

比如,和平村現在的茶葉種植面積雖達13000畝,已初步形成規模,但大部分群眾主要依靠銷售茶青來獲取收入,因此產值非常低。為此,需要繼續提質升級產業發展,大力實施生態基地建管、龍頭企業培育、標准質量管控提升、品牌引領與市場拓展、茶文化傳承與創新、茶旅融合發展等創新工程,著力推動生產標准化、產品品牌化、經營多元化、產業一體化,將和平茶葉發展成具備一定基礎的優勢主導產業。

同時,對患有重大疾病或發生意外事故的家庭,需要建立起防止返貧的預警監測機制,一旦發現返貧風險及時預警並採取相應的幫扶措施。還有一些家庭上學子女多,教育負擔重,需要在國家現有的教育幫扶下繼續爭取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的扶持,讓更多貧困家庭通過教育改變貧窮面貌……

除此之外,駐村工作隊還有一個更大的願望。“位於老王山腳下的和平村境內有一片近8000余畝的野映山紅,每年映山紅花開世界,都會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都紛至沓來,把4.5米的通村公路堵得水泄不通。如果能夠引進龍頭企業,把這片山脈打造成景區,這將會成為這個村庄對外一張最亮麗的名片。”

“以前村民們守著青山綠水這個‘金飯碗’,卻過著窮日子,如今在黨的扶貧政策幫扶下,我們希望帶著村民一起,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對於和平村的未來,駐村隊員與村民們共同期待著。

(責編:鄧慶雨、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