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貴州分社 採編主任汪志球往日報道個人報道集
人民日報社貴州分社 記者黃嫻往日報道個人報道集
人民日報社貴州分社 記者程煥往日報道個人報道集
人民日報社貴州分社 記者蘇濱往日報道個人報道集
人民日報社貴州分社 記者陳雋逸往日報道個人報道集
5月28日,為期3天的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數博會”)落下帷幕。短短3天,國內外政府部門代表、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圍繞“數實相融 算啟未來”的主題進行交流,吸引18萬人次參會觀展…
本報貴陽5月28日電 (記者汪志球)27日,由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組委會主辦、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2023數博會“人工智能與產業元宇宙”論壇在貴州貴陽舉行。作為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把數據作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后新的重要生產要素,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設立全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到成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
烏蒙腹地,烏江源頭,貴州畢節黔西化屋村。山水之間,茂林深處,民居整齊有致。走進趙玉學家的二層小樓,客廳茶幾上,擺著幾盒剛制作好的黃粑。 “2021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們家,和我們兩口子一起包…
“日子越過越紅火,像黃粑一樣甜咧!”貴州省畢節市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農民趙玉學忙裡忙外,喜笑顏開。這兩年,趙玉學一家的生活變化很大,兩口子以前在福建打工,2021年返鄉經營起一家黃粑作坊,還注冊了“…
山高谷深,溝壑縱橫,特殊的地形雖然造就了貴州美麗的自然風光,卻也給山中百姓外出設下了重重“路障”。一座座大橋連高山、越峽谷、跨江河,讓貴州實現了從“千溝萬壑”到“高速平原”的巨變﹔因為橋數量多、種類全…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部署要求,認真組織實施,創新方式方法,堅持高標准、嚴要求、實舉措,推動主題教育深入開展。 廣東…
“家門口打工,掙了5萬多元,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一早,貴州省赤水市復興鎮長江村脫貧戶廖小琴來到竹筍加工廠上班。這家工廠由廣東省珠海市援建,直接帶動1100戶竹農增收,每年為當地創造2000多人次就業機…
核心閱讀 去年起,貴州凱裡實施“三村工程”,力爭3年引進100家企業興村,吸引1000個能人回村,推動1萬名市民到村,開辟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共同繁榮的城鄉融合發展新通道:企業進村,發展特色農業、鄉村…
在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縣的貴州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年產15萬噸磷酸鐵鋰的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產品將廣泛運用於電動汽車、儲能設備等多個領域。 截至目前,僅瓮安縣化工園區…
本報貴陽4月5日電 (記者汪志球、黃嫻)晚飯后,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永樂鄉干井村的村民陳海提著兩個袋子來到村裡可回收物暫存點。經過分類、打包、稱重等幾個環節后,陳海用垃圾分類的積分兌換了一瓶食用油。“…
涂顯麗。受訪者供圖 我是龍裡縣醒獅鎮谷龍社區的農民,也是涂顯麗家庭農場的負責人。2003年,我向谷龍社區流轉了100多畝的土地,但是因為一直在外地打工,土地就閑置著。2012年,我想著父母年齡大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