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万山:擦亮教育名片 释放振兴动能

近年来,万山区教育工作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师资结构,围绕教育扩容提质凝心聚力,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增强教育竞争力,全区学位供给水平和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走进高楼坪民族中学,干净整洁的校舍映着蓝天白云,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内书声琅琅,教师对教学满是激情,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求。
2020年9月,徐光翔从铜仁市第八中学调至高楼坪民族中学任校长。有过乡镇学校任教经验的徐光翔欣然前往,但开学的第一周就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身上的担子有多重。“第一是教师结构不完整,第二是学生基础薄弱。”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是核心。为培养一批“带不走”的教师人才队伍,徐光翔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德育体系为两翼,通过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搭建培养平台,拓宽培养渠道,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师培养体系。
“在教师的培养当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传帮带的活动,就是老教师的示范课、引领课,年轻教师的过关课、汇报课,以及学校中层领导、老教师,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师父随堂听课和推门听课,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等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徐光翔打造的“教师培养体系”中,青年教师们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
“徐光翔校长来了之后非常重视我们年轻教师的提升,成立了我们教科室,并组织我们新教师开展了汇报课比赛,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升。” 高楼坪民族中学教师孙红敏说。
在大多数人都努力争取从乡镇调入市区的时候,像徐光翔这样“逆行”的教师在万山还有很多,他们主动响应政策,从区里交流轮岗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充分激活教育的“神经末梢”,努力让每所学校都能有好的校长、好的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万山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政望介绍,为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万山区采用了选调、招考等形式补充城区教师,采用了支教来保障农村教育发展,形成了有效的交流机制,还实行了新教师跟岗学习制度,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让城乡教师结构趋于均衡。
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教育需求与优质多元的教育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民办教育在有效增加教育供给,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推动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消费,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也逐渐凸显。为此,万山区围绕教育教学扩容提质,全力打造了雅礼中学、天立学校等一批优质民办教育品牌。
雅礼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质量、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百年名校,而走出湖南办学的第一所学校落户万山区丹都教育文化公园内。雅礼学校规划用地约400亩,以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教育模式,预设办学规模7000人以上,建成后将成为综合性、高标准、高品质的超大规模教育产业园区和配套齐全、品质卓越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铜仁雅礼学校将全面移植长沙市雅礼中学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等,由长沙市雅礼中学进行全方位管理,铜仁市雅礼学校校长、教学管理团队及学科带头人皆由长沙市雅礼中学选派,教师队伍由雅礼教育集团引进的骨干教师和年轻优秀教师及从铜仁公办教师中遴选的优师名师组成,以雅礼教育集团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接受雅礼中学一体化培养。
“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我们将建设一支可以与雅礼本部师资相比拟的教师队伍。”铜仁市雅礼学校筹备组长钟漓表示,目前,学校工程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9月可如期开学。
“下步,我局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增强教学视导的有效性,加大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比例,加大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规范民办校园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推动我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努力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万山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政望如是说。(覃娅婕、王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