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室组地”联动专项监察 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06月21日09:18  
 

“目前村里都有哪些支柱产业?大家还有哪些方面的技术需求……”近日,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深入14家监督单位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组,实地了解乡村振兴产业帮扶等政策落实情况。

这是安顺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对巩固“四个不摘”政策落实情况监督,保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安顺市纪委监委紧盯落实“四个不摘”政策部署要求,制定专项监察工作方案,分自查自纠、集中监督检查、督促问题整改三个阶段,对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四个不摘”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监察。在自查自纠基础上,采取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现场核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围绕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帮扶政策延续性、防止返贫风险、促进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作用等方面开展专项监察。

在具体工作中,市纪委监委进一步整合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县区监督力量,建立“室组地”联动监督工作机制,通过定期会商、沟通协调、重要情况通报等方式,对各县区党委政府、联系监督部门(单位)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情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开展监督检查,并延伸到县区部门、脱贫乡镇党委政府,有效推动一地一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我们与派驻纪检监察组联合开展‘下沉式’监督,能更加全面掌握专项整治中的问题,同时结合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纪检监察组、县区纪委监委提出日常监督建议。”在市纪委市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负责人吴玉忠看来,“室组”联动发挥各自优势,监督更加全面、到位。

连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协作配合,坚持上下联动监督,凝聚合力,推进专项监察深入开展,做好过渡期内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政策、项目、资金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关岭自治县纪委监委统筹运用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现场核查等方式,着力发现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不健全、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及扶贫项目资产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通过现场督导、下发整改督办函、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形式,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见效。

紫云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将过渡期专项监督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抓手,紧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四个不摘”政策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专项监督,集中整治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此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对2020年开展的“农村饮水安全”专项监察适时开展“回头看”,持续督促整改问题动态清零和管护责任落实落细,切实巩固提升专项监察成效。同时,对履职不力、搞虚假应付、不作为、慢作为等影响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局的,既追究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也追究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通过分级负责、上下联动,日常监督与集中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打通监督各环节的痛点、堵点,促进监督全覆盖从有形向有效迈进。”市纪委市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继续聚焦产业扶贫、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等开展常态化监督,严防产业扶贫中作风不实、优亲厚友等问题,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安顺市纪委监委)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