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由贵州省龙舟协会指导,施秉县龙舟龙灯协会主办的全国独木龙舟邀请赛暨氵舞 阳河端午节传统龙舟赛,在该县氵舞 阳河段破水亮相,2169名壮汉浩浩荡荡地抬着77.8米独木龙舟入江,120支姑妈队紧跟其后盛装游行展示。对于龙舟竞赛大省的贵州而言,此举昭示端午节传统节日活动的大幕已经拉开。在随后几天里,镇远、思南、平麻江等地的龙舟赛也将纷纷吹哨开桨。
施秉木龙舟是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的最长木龙舟,龙舟龙头至龙尾全长77.8米,龙身长66米、宽2.5米。今年施秉的龙舟竞赛活动节目丰富,6月9日的祭龙仪式和盛装展示,6月10日的木龙舟展演和龙舟联欢晚会,6月11日至14日的全国独木龙舟邀请赛,交织成绚烂的民间文化活动画面。数十名戴着斗笠的划手挥桨破浪,两岸喊声震天,视觉冲击强烈的震撼画面,蕴含着凝心聚神的朴素旨意,折射出我省民间文化的根深叶茂。
激浪飞舟数百年的独木龙舟,唯施秉、台江绝无仅有。与施秉相邻的台江,每年都要在施洞镇举行苗族独木龙舟节。今年的“节气”在5月下旬就开始“散发”,该县城关镇的民间艺人赶紧制作独木龙舟的“龙头”,期待今年的龙舟能展现出不一样的雄风。
与此同时,镇远、思南、平塘、麻江等地未雨绸缪,或组队训练欲在赛事中大显身手,或筹备多项文化活动丰富节日。作为2021年中国龙舟公开赛的组成部分,贵州铜仁与四川遂宁、湖北洪湖、上海普陀、海南澄迈、甘肃天水等9个地区,从端午节开始燃放征战硝烟,中国传统节日以龙舟竞技的形式再绽异彩。
遵循传统规则,是施秉、台江的龙舟竞赛吸引游人的一大亮点。台江县的苗族独木龙舟节均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三至二十七举行,是端午节民间文化活动的延伸。独木龙舟古朴硕大,舟身用3根高大杉木掏空而成,中间一艘为母舟,两边各置一艘子舟。平时,舟身放置在村口专门搭建的亭子里,龙头则放在村里推选出的鼓主家,时间一到就按照传统习惯“起龙”,之后用竹篾将子舟和母舟并列扎成一排,装上精雕细刻的五彩龙头。龙舟下水前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祈祷先祖保佑。竞赛时40名划手站着奋力挥桨,一时白浪翻飞,鼓声齐鸣。参赛龙舟积劲奋发,场面气势磅礴。比赛结束,龙舟靠岸,不管输赢,乡亲们燃放鞭炮,把馈赠的鸭鹅挂满“龙颈”,大家开始分享随龙舟带来的糯米饭、肉、酒,一直欢度到黄昏才唱着歌各自划船回家。
独木龙舟节集竞技文化、饮食文化、祭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为一体,具有浓烈的苗族风格,规模盛大,气氛热烈。这项举世无双的古老文化习俗,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台江县的民间节日异常丰富,除独木龙舟节外,还有二月二祭桥节、姊妹节、爬坡节、秋收节、吼呗节、鼓藏节、苗年等,4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寨,2个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寨,让民俗旅游成为一道很拉风的景致。
属于珠江流域的玉水河贯穿平塘县境,每年端午节的水龙表演和龙舟竞赛,总是令各地游客神往不已。水龙表演前,盛大的请龙仪式充满庄严色彩。请龙仪式完成,由水龙、罗汉、渔翁、船女、虾兵蟹将、金童玉女等角色组成的水龙表演队伍,浩浩荡荡聚集在县行政中心广场。水龙入场、龙女献宝、水龙点睛、祈福仪式结束,9条水龙走街串巷舞动翻腾,全城居民用瓢、桶、盆等恣意向水龙泼洒,整座城镇一片欢腾。
水龙表演和龙舟竞技是平塘县端午节活动的“双璧”。与水龙表演一样,历史悠久的龙舟竞技在平塘是一项人气十足的民俗活动,成为端午节的重头戏。居于玉水河畔的平塘人有龙舟竞赛的传统,多支队伍曾在大型赛事上露脸。1982年7月,平塘米寅龙舟队在贵州省少数民族运动会龙舟比赛中获第一名;2003年,摆茹镇甲茶村龙舟队参加在贵阳举办的全省龙舟锦标赛夺得金牌。由生活中的竞技娱乐演变为可以吸引八方游客的文体活动。
6月12日至14日将举行的2021“多彩贵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第三十七届“赛龙舟”文化节,内容除了龙舟竞赛,还包括高过河漂流活动、夜间摇滚音乐会、非遗文化活态展演、神龙迅游、祭龙大典、陆上游行、群龙游江、抢鸭子等11项活动,其中的龙舟赛就分为传统赛和竞技赛,古今结合,既有传统的游戏规则,也有当下的标准化水上PK。
将古城的历史文化与端午习俗嫁接推出多项活动,是镇远近年来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一条路径,“文旅兴县”的召唤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旅品牌,既“拿得出手”,又让群众得到实惠,旅游产业化在肥沃的文化土壤里生根开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