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毕节6月11日电(王秀芳) 6月11日,贵州省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毕节博物馆开幕。毕节市政府一级巡视员李玉平在致辞中表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好每一处文物、传承好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义务,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李玉平介绍,毕节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牢牢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坚持保护和利用并重,多措并举推进文物的保护利用。当前,毕节已普查登记文物1500余处,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16处。建立以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的展示体系,全市6个博物馆、31个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毕节以“保护中传承,传承中保护”为原则,通过数字化保护、师徒授艺、集中培训传承、文创产品研发等方式,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截至目前,共普查登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000余处,公布县级以上代表性项目名录466处、县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160人,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传承人体系日趋完善。
同时,毕节还建立传习基地(传习所)1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每年培训传承人1000余名。挂牌成立省级非遗扶贫工坊29个,扶持建立市级非遗扶贫示范工坊3个,吸纳就业2000多人,实现年产值近亿元。另外,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彝族古剧《撮泰吉》,彝族舞蹈《铃铛舞》,苗族舞蹈《滚山珠》还曾多次赴加拿大、法国、广东、延安等地参与演出,并荣获多项世界级民族民间舞蹈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