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织金县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聚焦脱贫成效巩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目标,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护航乡村振兴。
配强驻村工作队伍,选好“领头雁”。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时召开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出征仪式暨动员大会,选派373名驻村第一书记和791名驻村干部,并举行为期5天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专题培训,切实为其充电蓄能,确保驻村帮扶取得成效。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树立“主心骨”。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不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让群众有“主心骨”。在自然村寨、合作社及产业链建立党支部668个、党小组1280个,对全县578个村(社区)现有“两委”班子开展全覆盖调研2次,全县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的村达220个,选拔611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截至目前,累计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241名,从中有针对性选派2432人到村跟岗锻炼。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新动能”。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乡(镇、街道)联合社33个,创建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1156个。同时,建立“月调度、月考核、月通报”机制,“蓝黄红”牌挂牌督考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6万元,其中集体经济积累超过10万元的村236个、创建县级示范点16个、乡级示范点132个,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
探索基层治理路径,激发“新活力”。全面推行“党建+积分”工作模式,开启乡村治理新篇章。坚持以提升支部组织力为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积分管理机制,以村为单位开设“积分超市”,县级为每个村积分超市补助1000元。目前,全县共建立“党建+积分”超市578个、22.56万群众参与积分兑换,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群众参与治理合力不断凝聚。
整合三农人才资源,绘就“振兴图”。整合县、乡、村三级农业专业人才资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绘就人才底色。结合主导产业情况组建茶叶等十二类主导产业技术专家组237人,在全县33个乡镇(街道)组建产业技术小分队,精准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助力产业振兴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目前,共选派104名农技专家组成农业技术服务团开展坝区技术服务。织金县“桑榆红”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关工委志愿服务队的老专家奔赴各乡镇(街道)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15场,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段家永、喻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