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生态底色建设多彩贵州

程哲、邓羽、仇保兴

2021年06月01日19:24  来源:贵州日报
 

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指出,努力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从贵州的经济社会基础和自然人文优势出发,统筹考虑发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现实性,应以生态为升级之核,以生态为转型之需,以生态为普惠之本。善用活用生态底色,用好用足生态底色,切实将生态积蓄势能转换成发展持续动能。

打造精美生态城。践行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方向,以绿色理念引领城乡融合发展,着力优化新型城镇化格局,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把握山地特色城镇化特点,发挥城市群、都市圈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增长极作用,做强做优城镇经济,大力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数字化推进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优势为基础、以生态文明为导向,打造生态美丽城。

构造精品生态业。产业升级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和促进绿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按照市场化机制和规律实现生态资源和产品的多元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多彩贵州的建设中,要以产业升级和生态优先为导向,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挖掘山地特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和健康医药等特色产业,通过一二三产的绿色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新格局,推进产业与生态的有机融合,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开发和产业转型升级双重任务导向的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的有机融合。

营造精致生态利。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资源的有序发展带来极强的综合效益,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实施机制和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充分释放生态红利,切实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统一。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大胆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有效延伸拓展产业链条,不断提高生态资源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赢、发展与富民同步,从而有效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立足贵州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农业、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结合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等多元业态,着力开发中高端特色旅游产品和生态型健康养生产业,狠抓全域旅游建设,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等角度全面推进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释放生态利。

(作者分别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副研究员、国务院参事。本文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美丽中国生态专项〔2019YFC0507802〕成果)

(责编:唐杰、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