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花开 绽放京城

——贵州花灯戏《红梅赞》进京展演广受好评

2021年05月21日08:36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掌声经久不息,欢呼声此起彼伏。

5月15日至16日,在位于北京市西罗园路的北京全国地方戏中心(原中国评剧大剧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贵州花灯戏《红梅赞》的两场演出,受到热烈好评。

本次展演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旨在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主题,重点推出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创作的优秀作品。

作为一部铭记英雄、讴歌英雄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贵州花灯戏《红梅赞》根据著名艺术家阎肃的经典舞台作品歌剧《江姐》改编,由梅花奖获得者、著名花灯戏表演艺术家、贵州省花灯剧院院长邵志庆主演,用贵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花灯戏,讲述了革命先烈江竹筠的英勇事迹。

5月15日晚,在距离首场演出还剩不到半小时,大幕后的邵志庆早已画好精致妆容准备登台,尽管已有几十年的舞台经验,但此时的邵志庆仍然难掩激动,这场演出对贵州花灯戏而言意义非凡。在她看来,《红梅赞》不仅要诠释好《江姐》这部红色经典,还要用贵州花灯戏独特的艺术语言,完成一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展现艺术水准,展示贵州形象”的使命之旅。

台上,全体演职人员用短短两个小时,将这台花灯戏演绎得精彩绝伦;台下,观众用热情和掌声回应了对贵州花灯戏版《江姐》的喜爱。

“祝贺贵州花灯戏《红梅赞》进京演出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文联副主席董伟观看演出后走上舞台与演员们亲切交流,他评价说,此剧以江姐为代表的正面人物演得非常好,反面人物演得也很贴切,演员们用过硬的实力既展示了经典的魅力,也充分展示了地方戏的魅力。“今年是建党百年,我们开展党史教育,目的就是要通过党史学习让我们的革命基因、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董伟说,贵州省花灯剧院用舞台艺术的形式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艺术党课。

“贵州花灯戏很好地继承了经典,发扬了经典。”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观看演出后表示。邵志庆的细腻传神表演给周育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邵志庆对人物各方面都拿捏得很准确,舞台表现和演唱都很到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贵州把这样一台好戏带到北京,不仅让观众重温了江姐的英雄事迹,还认识了贵州花灯戏。

“贵州省花灯剧院对歌剧《江姐》的改编让我感受到来自经典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剧种的力量。”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杂志原主编赓续华评价说,该戏对《江姐》的改编在从音乐上入手的同时,也在唱腔上承袭了歌剧的经典,不仅让观众看到了来自贵州的花灯戏风情,还让大家感受到了来自歌剧《江姐》的韵味,整场演出以事半功倍的效果大获成功。

演出成功与否,观众反馈是最好的证明,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争相与演员合影,并纷纷表示想到贵州走走。

“贵州花灯戏从小情景的民间娱乐节目,发展到可以充分表现剧情和宏大主题的大舞台剧,这是民族艺术发展非常可喜的一面。”观众李毅珺说。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周蓓带领29名贵州省花灯剧院委培生前来观看演出,她说,贵州花灯戏唱腔如此优美,表演形式非常活跃,乐队演奏让人震撼,相信这对学生触动更大。

“第一次看到贵州花灯戏《红梅赞》的剧场演出,令人振奋。也让大家坚定了学习和传承贵州花灯戏曲艺术的信心。”委培班学生代家臣说。

“贵州花灯戏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受。”中国评剧院院长侯红说,近几年来,贵州花灯戏已经第三次在全国地方戏中心演出,凭借优美动听的特点受到北京戏迷朋友的喜爱,希望贵州省花灯剧院创作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时代力作。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