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子熙的童年,是被五颜六色的橡皮泥包围着的。从最初买一小盒捏着玩,到后来让妈妈给他论斤买橡皮泥。耿子熙小小的十个指头灵动地打造出各种机枪、恐龙、怪兽……“我长大以后要当一个雕塑家!”这是8岁的耿子熙的理想,他也从一个橡皮泥“业余玩家”,开始认真学习雕塑橡皮泥。
善于观察 喜爱手工
从4岁开始,耿子熙就喜欢上了画画。学美术轻松、快乐,这也让耿子熙乐在其中。活泼好动的他,上美术课就能安静地创作自己的作品。在老师布置作业时,他还会增加自己的见解,丰富作业的画面。一次,老师布置作品画蜗牛,当其他同学仅画了一个蜗牛时,耿子熙还在蜗牛旁增加了青草、泥土。“蜗牛在地上爬,旁边就会有青草,有青草不就有泥土吗?”耿子熙善于观察生活的细节,这些细节也时常体现在他的画作中。
每次学校老师布置手工任务,耿子熙都能认真又严谨地完成,再累再困他都要坚持完成手工作品。“手抄报每个学期都是十多张,他都完成得很认真。”妈妈说,将废物利用制作成手工作品,耿子熙也有不少。
学画画,让耿子熙对颜色、形状有了基本的感知。在学习过程中,对细节的观察及对形态的把控也有所进步。随手拿起一块橡皮泥,他就能有模有样地捏出一把枪、一只恐龙……爱上捏橡皮泥的他,一发不可收拾。橡皮泥的消耗越来越快,买橡皮泥从最初一盒一盒地买,到后来整件整件买。
只要在耿子熙手中的橡皮泥,必然会变成形状各异的作品,机枪、恐龙、怪兽……即便是给他一张图片,他也能将图上的物件立体地呈现出来。
乐在其中 进步很快
看着耿子熙喜欢橡皮泥,耿妈妈决定为他寻找专业老师学习。目前,耿子熙师从贵州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勇。每到周末上雕塑橡皮泥课时,耿子熙总能早早起来,催促妈妈快点出门。
“雕塑橡皮泥比较硬,要先用火烤软了才能捏。”耿子熙告诉记者,他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老师常夸他进步快、感觉好、控型好。
泥塑刀、钢丝刀、锥形刀、修刀、压痕笔……当耿子熙学会用一系列的工具后,他的雕塑作品更为逼真、立体、灵动。雕刻一个菠萝或是一个榴莲,其外皮繁多的凸起,也能被耿子熙仔细塑造出来。捏恐龙,背脊上的棱角,脖子上的褶皱,他都在尝试着还原。捏潜艇时,螺旋桨、炮台、潜望镜一样都不少。
在制作前,耿子熙还会仔细思考,如何给作品打好基础的“钢筋”。“比如做恐龙,因为雕塑泥比较软,所以要用铁丝做好形状。”耿子熙说,搭好了框架,做好形状后,再用工具精雕细琢恐龙身上的细节。一个恐龙作品,通常需要三节课的时间即6小时才能完成。而投入在雕塑中的耿子熙,常常自动屏蔽外界,完全乐在其中。“我以后要当一个雕塑家。”耿子熙说。
耿子熙很珍惜自己的作品,在家中有一个柜子专门存放他的雕塑作品。“我一般不轻易把作品送人,我觉得都是我的创意和辛劳。”说罢,他又开始了新作品的创作。(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杜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