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开启新征程。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按照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先后历程,贵州省公路局在黎平、猴场、遵义开展了“长征路 中国路 贵州路”系列党史学习教育。
重走黎平高屯“红军桥”。
在湿滑的黎平高屯红军桥上,贵州省公路局干部职工迈着坚定的步伐,相继走过狭窄的桥面,切身体会当年红军长征时的艰难。
聆听红军抢渡乌江天险战斗情况介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遵义毛泽东诗词馆,郎朗诵读声回响在诗词馆内。结束瞻仰娄山关战斗遗址后,活动一行在诗词馆内重温当年英雄热血、意气风发。前往娄山关则要经过G210品质路段,该路段也是继G242品质路、半坡公路文化驿站、井凉生态文化驿站、G354高粱坪至草塘改扩建路段之后的一次重要之行。这些品质工程作为贵州公路发展历程的一个个缩影,充分代表了过去一百多年里贵州公路交通的提升与变迁,同时也见证了国家兴旺发达的巨变与艰辛。
全体行走在娄山关“红军桥”上。
在遵义会议会址合影。
回看贵州公路发展史,从1926年开始修建第一条公路到如今从无到有,从小到多,从低等级到高等级,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辐射全省、联结周边省份的公路网。
贵阳市开阳县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1951年,党中央确定了“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战略思想和“青藏、康藏两条公路并修”的工作方针。随后,11万筑路大军响应党的号召,奋勇拼搏。1958年,千余名川藏公路建设者从西藏转战贵州,向有五分之四是贵州境的“册三公路”进军,挑起了入黔后首个筑路重任。时至今日,“两路精神”“册三精神”已然成为推进贵州公路高质量发展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天空之桥。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了“县县通”“村村通”“组组通”,农村公路的快速建设成为贵州“三年大会战”一张重要的成绩单。2019年底,贵州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累计建成通组硬化路7.87万公里;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至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达7607公里,通车总里程排西部第3、全国第5位,综合密度保持全国前列,有力支撑贵州从西南地理枢纽转变为西南陆路交通枢纽。
安顺市西秀区榕晰康乐生态园的果蔬通过乡村路把产品运输出去。
“十三五”期间,贵州公路累计完成公路固投2601亿元,是“十一五”“十二五”总和的1.38倍。路网建设成果持续扩大,建成平罗、德务高速公路133公里,局管高速公路运营里程达934.6公里;建成普通国省道4941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0.5%,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41.2%;新改建农村公路6.86万公里,建成通组硬化路7.87万公里,建成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9067公里。
瓮安高粱坪至草堂路段。韦志胜摄
数据变化反映的是成就、是变化。从最初的“先求通”到如今的“高质量建管养”,完全改变了“贵州到,汽车跳”“昔日蜀道难,今日黔道烂”的印象。贵州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为贵州脱贫、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贵州省公路局“长征路 中国路 贵州路”系列党史学习教育,致力于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续写新时代贵州公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而不懈奋斗。(文图视频均来自贵州省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