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部署,确保贵州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有序推进,近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印发《贵州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自2021年起,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农业科学院、各市州农业农村局开展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行动,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全省农作物、畜禽(包括蜂和蚕)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家底,明晰演变趋势、发布种质资源普查报告、发展状况报告,珍贵、稀有濒危特有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实现应收尽收。
《方案》指出,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贵州是农业生物遗传资源富集的省份,生物多样位居全国第四,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有利于加快摸清我省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收集保存,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基础。
此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分共分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贵州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三方面,其中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任务是首次开展。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2021年全面完成 88个县(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启动11个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的县(市、区)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完成500份种质资源进行繁殖、鉴定评价、编目和入库(圃)妥善保存。
2022年完成600余份资源征集及上年度收集的880份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入库保存工作。新启动兴仁县、晴隆县等11个县的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任务。
2023年全面完成第三次贵州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收集种质资源1760份以上,完成3000份以上资源的鉴定评价,发布第三次贵州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
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
2021年全面启动并摸清畜禽遗传资源面上情况,采集制作遗传材料5千份入库长期保存。
2022年完成数量发生重大变化的畜禽品种现场核查,完成已有遗传资源和新发现资源的性能测定、特征特性专业调查,鉴定发布一批新资源,收集保护一批珍贵稀有濒危资源,省级基因库保存遗传材料新增5千份,制作保存遗传材料1万份。
2023年全面完成第三次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任务,第三次全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数据存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省级基因库保存遗传材料新增1万份,制作保存遗传材料2万份,发布省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
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
2021年启动第一次贵州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普查,采集并制作遗传材料并提交国家种质库保存。
2022年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特征特性测定、遗传多样性评价等系统调查,以及重点区域现场核查;收集一批种质资源纳入保种场保护,相应遗传材料纳入国家种质库保存。
2023年全面完成第一次贵州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任务,调查、保存、登记等相关信息数据录入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并统一纳入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