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弘扬“三线”精神 谱写青春之歌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侧记

2021年04月15日16:32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六盘水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严显艳摄
六盘水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严显艳摄

“你们都是优秀的人才,选派出来要到不同地方接受锻炼。我们之间的交流应该说是‘朝阳’和‘夕阳’的互动,希望通过交流,能为你们迈上新征程增添一点力量。”4月14日,“三线”建设者、原水钢总工程师黄震泽在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上,与即将赴村任职的82名选调生交流心得。

今年81岁的黄震泽,1962年10月于重庆大学冶金系炼铁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鞍钢工作,先后担任高炉工长、“603”办公室技术员等职务。1968年11月,黄震泽响应“钢铁工人最听党的话,哪里最艰苦哪里安家”号召,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强音中,跟随鞍钢支援水钢建设大军来到贵州,直至2000年光荣退休。在水钢的34年里,他先后担任高炉工长、主任工程师、水钢总工程师等职务,是“三线”建设的参与者、“三线”精神的缔造者,更是“三线”文化的传承者。

“我把水钢在‘三线’建设中诞生、成长和发展的经历,给大家谈一谈,也许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六盘水市在‘三线’建设中的成长历程……”黄震泽老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重温“三线”建设那段难忘的历史。

黄震泽老人风趣诙谐的话语,不时博得全场选调生热烈的掌声。

在六盘水这片热土上,“三线”建设者们不仅留下了宝贵的“三线”工业遗产,催生了“江南煤都”“十里钢城”,成就了六盘水建设发展的辉煌,更孕育了独特的“三线”文化和“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不是要让年轻人重新回去受苦,而是要让年轻人从前辈的牺牲精神、奋斗精神中,汲取新时代奋进的力量……”

“‘三线’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精神……‘三线’建设是六盘水的‘根’,‘三线’企业是六盘水的‘本’,‘三线’精神是六盘水的‘魂’!”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述里,82名选调生仿佛“穿越”到了那个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创业年代,亲身经历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信我们的交流能够给你们带去力量,相信我们即将落山的夕阳能够为你们助推一把,尤其是在座的年轻人,你们要为你们所去的地方带去希望、带去美好,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黄震泽老人说。

宣讲临结束,黄老端起茶杯,相邀90后“小朋友,今天你们就要出发,我以茶代酒,为你们壮行,祝你们在新的岗位建功立业,凯旋而归!”话毕,82名年轻“战士”齐声应诺。

“‘三线’建设时的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辛,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想象的,但‘三线’建设者们始终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的事业。我们即将到村里任职,之前听说村里的房屋一到夏天墙壁上就长蘑菇,就有点心怀忐忑。老同志的‘三线’故事,让我坚定了信念和决心。”选调生陈正忠表示。

选调生王梓燊说:“听了黄老的讲座,很受感动、很受鼓舞、很受启发,深刻体会到‘三线’精神是六盘水的根、本、魂。作为青年人,作为组织选派到村任职的青年干部,有必要将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继承好、发扬好,将其作为精神内核,内化于心、外化于心,在新时代‘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上,在六盘水‘二次创业’的使命召唤中,作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应有贡献。”(严显艳、黄蜀锦)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