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桂铁路——

承载厚重历史 见证时代变迁

2021年04月05日08:35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黔桂铁路,起于贵州龙里,止于广西柳州。作为一条纵连贵州、广西两省区的干线铁路,它是西南地区铺设的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也是西南地区第一条省际铁路,更是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

匆匆几十年,黔桂铁路依然是大西南连接两广及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607公里的铁路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穿山过水、爬坡绕弯,为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默默奉献。

时光回溯。当抗日战争重心逐渐向西南转移时,黔桂铁路作为物资输送的大动脉开始建设。多年的烽火硝烟中,黔桂铁路屡遭破坏,从未真正贯通。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社会发展需要,黔桂铁路于1955年开始修复重建,铁道兵、民兵和当地群众一道,不畏艰险在悬崖峭壁上开山筑路,终于在1959年全线建成通车。

黔桂铁路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大交通工程,当时都匀作为重要节点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67年1月,都匀铁路分局成立,黔桂铁路的管理、运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黔桂铁路的技术条件原为Ⅲ级干线,1965年后改造成为Ⅱ级干线,全长607.8公里,纵联黔、桂两省区,跨越高原、山地、岔地三大地貌类型,地势北高南低。后来,因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实施,比原线路缩短119公里。

“最早是在那些没有人烟的小站上,两个小时才有一趟车,半夜时常有狼嚎的声音。”1965年,16岁的黄佑铭来到铁路上,从最基础的扳道员干起。在他的记忆里,那时候不光车慢,信息传递也慢,信号灯要慢慢地动,不能使劲甩,稍微快一点,灯就灭了。在黄佑铭干调车员的前5年,黔桂线还没有通上电,煤油灯成为他们和火车司机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

1971年,黔桂铁路更换了大马力的内燃机车,麻尾机务段成为全路除北京、郑州外,第三个全部实现内燃化的机务段,用上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东风I型内燃机车。牵引动力的改善,大幅度提高了黔桂铁路运输能力,加快了沿线地方发展速度。

1995年,都匀区段有了电力机车,黔桂铁路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为了让电力机车发挥最大的能力,黔桂铁路进行了扩能改造,线路拉直、加固,换用标准更高的钢轨。

2004年12月,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动工,黔桂线上的列车速度、数量、吨位都大大增加了,列车最快能达到时速160公里。原先,贵阳至柳州要跑14个小时,改造后普速列车7小时左右就能到达。

2009年1月,随着黔桂铁路新线的建成开通,历经半个世纪风雨沧桑的老线完成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新黔桂铁路由607公里缩短至489公里,线路等级由国铁Ⅱ级铁路提升为国铁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贵阳至柳州运行时间压缩一半,通道运输能力1500万吨,提升50%以上。

新黔桂铁路是在老线的基础上进行修建,因为坡度大、曲线半径过大影响运行速度等原因,在新线的修建过程取消了原先老线上的一些小站。新线上的麻尾、独山、都匀以及15个中间站,车站站房、站场线路等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黔桂铁路新线承担着沿线地区煤、磷矿石、木材等原材料的运输任务,为我省尤其是黔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沿线及周边老百姓更是获得了出行的极大便利。

从蒸汽、内燃机到电力机车的更新换代,黔桂铁路“旧貌换新颜”的同时,也承载着相当厚重的历史,还有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留下的足迹。

欧光林和他退休的父亲欧廷忠都是黔桂线的铁路人。他说:“我们非常幸运,处在铁路发展的快速时期。父辈干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对于我而言,就要接着他们的使命,继续干下去。”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