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颂·乌江之变】

湄潭:全力推行河长制 水绿岸翠幸福来

赵静、实习生 周梦真

2021年03月31日10:38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走进湄潭县桃花江河畔,清水潺潺流过河道,满河沿的柳枝拖着长长的枝条,同岸边碧绿的青草一起倒映水中,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映入眼帘。每年三月,两岸桃花竞相盛开,朵朵艳丽动人,引来游人如织,这种“十里桃花江,人在画中游”的美好场景正是湄潭多年来开展河长制工作取得成效的真实写照。

湄潭县河流众多,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称,境内河流总长 513.3公里,都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近年来,在“夯实基础、干支同管、水岸同治”工作思路指引下,湄潭县不断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创新河长制工作执法队,加强对违法捕捞鱼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并将河流沿岸村落的新农村、乡村振兴工程建设等协同推进,成效显著。

依水而生的湄潭人有悠长的护河历史和丰富的护河治水经验,更深知以法为器“出重拳”的重要性。2012年,湄潭县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支河道生态管理综合执法队,24小时坚守河道,并于2017年更名为河长制工作执法队,与全县各镇建立起上下联动综合执法体系,严厉打击乱捕鱼、乱施农药、乱投病死畜禽、垃圾、乱排污水等行为。

六年前,为防止不法分子“钻空子”逃避处罚,增强制度震慑力,增加犯罪成本与犯错代价。湄潭县大胆探索实施生态修复,由检察院、法院、公安、环保、农牧、河长办六家部门联合出台《破坏水资源及生存环境案件处理办法》,为湄潭治水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据统计,从2012年至2020年,湄潭县共查处各类涉水生态案件1864起,收缴留存了大量犯罪实物证据。湄潭县河长制工作执法队前任大队长盛朝梁向记者介绍了不法分子使用的一种毒鱼药品——氰戊菊酯,“这种药品看起来不显眼,100毫升能污染1亿吨水,毒死鱼同时水体也失去自净能力了!”在河长制执法警示教育基地现场,记者看到加入氰戊菊酯后的水缸里大量泥鳅死亡。“如果水里的鱼都被毒完了,水是清的也不一定是好生态。水绿、岸翠、鱼群舞才是好生态!”盛朝梁说。

桃花江景。向忆峰摄

从2012年成立这支河道生态管理综合执法队以来,湄潭县用法律抓河道,“出重拳”打击犯罪分子,聘请村民做护河员全年无休巡河,护河爱河观念已深入人心,河流真正实现了“扁担可砍鱼、镰刀可勾鱼、徒手可抓鱼”的良好生态。

工作在基层,更能直观感受到发展河长制,以法为器、从严治水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鱼泉街道偏岩塘村村委会主任熊超超告诉记者,“自从桃花江整治后,生活环境变好,公共设施也完善多了,现在村民下班以后会陪老人在河边散散步,以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都聚不到一次。”走进现在的偏岩塘村,涓涓山泉穿石渗透,黔北民居错落有致,民宿、农家乐设施完善,装修精致。村子里“户晓民宿”的老板告诉记者,清明假期的房间早就预定满了,生意火爆。

偏岩塘村民居。周梦真摄

鱼泉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守东同时也是鱼泉河(桃花江)河长,他对桃花江和偏岩塘村近年来的改变深有感触:“以前的桃花江污染严重,恶臭难闻,现在河道治理好了,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给村民带来可观收入。”偏岩塘村村委会主任熊超超直言:“桃花江让乡亲们富起来了!”

伴随着河长制全面推行,桃花江河道实施综合治理,政府投资300万修建的生态污水处理湿地实现了农村污水达标排放,全面提升了水质和沿河的水环境、水景观。现如今,偏岩塘村的农家乐已从最初的几家增加到五十七家。伴随着岸上的虫鸣鸟叫,绿树垂荫,桃花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会呼吸的河道”,偏岩塘村成为“天然氧吧”,湄潭县也以水绿、岸翠、鱼群舞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

(责编:吴锋、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