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市乌蒙镇因地制宜养桑蚕

2021年03月16日09:15  来源:贵州日报
 

盘州市乌蒙镇因为土地破碎、海拔高差大,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发展受限,群众缺少致富途径。

“我们既然没办法实现规模化种植、养殖,就只能发展小而精、小而特的产业。”乌蒙镇党委书记柳修江说。

根据这个思路,养蚕产业被确定为乌蒙镇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说起养蚕产业落户乌蒙镇,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朱家绕。

2017年,在四川务工的朱家绕偶然接触养蚕。

“一个县一年养蚕产业的利润上亿元,这让我动了心。前前后后我跑了10多趟,终于把这门手艺学到手。”朱家绕说。

2018年,朱家绕从村民手里流转100余亩土地种植桑树。“桑树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只要有20厘米以上厚的泥土就可生长。像我们村里一些坡度比较大、石漠化较严重的土地,都可以栽种。”

2019年,朱家绕种植的桑树开始采摘。“村民可以在基地里务工,我每天每人支付60元至80元不等的工钱。”

朱家绕还在自家门前流转了一部分土地,修建占地1500平方米的厂房来养蚕。“我还从云南等地请来了种桑树、养蚕的专家,给务工群众开展培训,让大家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这门技术。”

2020年5月,朱家绕的“盘州市兴桑蚕种植养殖产业基地”建成投产,喂养20天,蚕宝宝就能一边吃着桑树叶,一边吐出洁白的蚕丝,形成一个个蚕茧。

“现在最多的时候能养殖50张纸的蚕,每张纸上有3万只蚕。销售的产品主要是烘干后的蚕茧和加工好的蚕丝被。”朱家绕说。

因为蚕丝质量好,朱家绕的作坊里加工出的蚕丝被常常供不应求。“每斤蚕丝零售价约380元,一床8斤蚕丝被加工完成后售价3040元。”

2020年,依靠养蚕产业,朱家绕收入15万元。今年,乌蒙镇帮助朱家绕将桑树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由他的团队带领村民种桑养蚕并负责收购、加工,带动更多村民学到种植养殖技术,通过养蚕增收致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瑶)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