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设计之美 助力多彩贵州闯新路

2021年03月05日08:39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文仙

人物名片:

朱乐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名当代陶艺家。

朱乐耕关注的不只是陶瓷艺术领域的设计和创造,而是艺术设计背后人们的生活方式、空间合理布局、历史文化内涵等。

朱乐耕与贵州的直接交集不多,但在他众多艺术作品中,早期创作的《苗家风情》《苗寨》两件作品与贵州渊源颇深。

随着多彩贵州各种优势的不断凸显,如今,朱乐耕对贵州的关注除了民族民间文化、平塘牙舟陶,更多的把关注点投到贵州良好的生态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

创新是设计师、艺术家的生命和使命,谈及对贵州的建议,朱乐耕离不开“创新”二字,朱乐耕建议——

第一,在乡村振兴上要结合乡村振兴主体,坚持“一村一品”,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乡村建设也是艺术创作,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要高于过去的生活。”乡村建设不能照葫芦画瓢,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会有许多艺术家、建筑设计师、环境规划师进入乡村,助力乡村空间改造和人文景观建设,他希望设计师、艺术家们从哲学和价值观的深层次去理解传统与乡土知识,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元素运用上。

第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尤其在城市建设中,要有设计概念,以文化为魂打造城市名片,提高城市化进程中的艺术影响力。当下,有很多城市都在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贵州也不例外。“城市的发展应该多增加文化和设计的概念,打造自己的城市品牌。”朱乐耕说,多彩贵州的形象深入人心,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但随着高质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可以通过设计上加入更多的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元素,最终实现城市化带来艺术化的生活方式,让城市人生活品质得以改善与提高,这也就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第三,在绿色发展上,要加强宣传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以及资源节约的理念,将中华民族哲学观中的绿色理念落实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贵州,随着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推进,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西部领先的生态包装设计产业,号召企业和设计师在工业产品包装设计上多采用自然的、可再生的原材料,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环保,更有美感和更有诗意。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