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活文物”

——余庆县人民检察院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

2021年02月26日08:47  来源:贵州日报
 

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金山银山。近年来,遵义市余庆县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检察职能,以开展保护古树名木专项活动为切入口,为守护黔北大地的绿水青山贡献检察力量。

据了解,在遵义市余庆县县城边上的上里村平地组有一棵树,因名声远扬,久而久之被当地人叫成了一个地理方位,喊成了众所周知的地名“乌杨树”。

其实,这棵树本名为朴树(又名乌杨树),树径150厘米,枝干粗壮,树冠宛如巨伞,历经600年以上不败。

2020年11月下旬,余庆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部分村民将这株古树视为“神树”——有人在古树下修建了一个小型建筑物,人们在树下烧香纸祭拜,并有大量红布条缠绕在树上。同时,检察干警还发现当地居民的生活污水和雨水,均从古树边的水沟流出,还有大量淤泥和垃圾堆积。

见此情景,检察干警十分着急,因为长此以往势必将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古树正常生长。

鉴于古树名木大树是该县重要的森林资源,余庆县人民检察院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根据《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迅速向当地政府发送诉前检察建议:一、对辖区内古树名木大树进行经常性看护,对其生长情况进行观测,制止或者报告各种损害古树名木大树的行为;二、加强古树名木大树保护方面的宣传,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1年1月,当地政府书面回复余庆县人民检察院,针对检察建议中提出的问题,辖区内的古树名木已明确各片区护林员为管护责任人,要求护林员对古树名木进行经常性看护和生长情况进行观测,发现损害古树名木大树的行为必须进行制止和报告。

为保护该古树,县政府有关部门还与村民组组长签订了养护责任书,同时对乱搭建在大树根部的建筑物进行拆除,并彻底清除缠绕在古树上的红布,引导群众用正确的方式祭拜大树,保证古树的正常生长。

有关部门还清除了古树周边水沟的淤泥和垃圾,对部分裸露在外的树根加填泥土,修建围栏对古树进行保护,并在围栏内栽种矮化绿色植物对古树进行美化亮化,用生石灰水对古树树干和根部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同时,还组织召开村民会议、现场群众会,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保护古树名木的广泛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保护意识。

“古树名木是先辈留下的重要财富,是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载体,是见证千百年历史沧桑的‘活文物’,承载着一代代人对一方山水的乡愁情思。”余庆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罗奕丹说。“检察机关将继续以保护古树名木专项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生态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让参天古树更具魅力,让绿水青山留住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唐正平 陈晓洪)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