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美与向善缺一不可(文化只眼)

王紫研

2021年02月26日08: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影视艺术是人类社会的映照和精神的载体。无论展现的是对过去的追忆、对现实的挖掘,还是对未来的向往,优秀影视作品往往都具有共同点,即符合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用多种手法展现人性的本质,并最终指向善的一面。崇美和向善可以渗透进影视作品的各个方面,在呈现美与善的过程中,影视作品也在不断创新发展,进行着多元化的艺术塑造与文化展现。

多元表达塑造了影视的“外在之美”。影视作品中,演员、场景、服饰、音乐等都是创造美感的重要元素。如武侠剧《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的舞美设计,丰富了观众对武侠世界的想象;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道出了整部剧的精髓与气质;影片《泰坦尼克号》细腻婉转的主题曲《我心永恒》,为作品增添了经久不衰的魅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影视艺术也迎来了新一轮变革,《阿凡达》《变形金刚》等海外大片带给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等国产片也在摄影、特效等方面引领了中国电影技术变革,备受专家和观众关注。

当然,单凭技术的进步是无法完整构建影视之美的,以往有些影片在技术上进行了多种尝试,但由于内容单薄等原因,仍饱受诟病。可见,追求影视作品的“内在之美”更是至关重要的,而表现人性就是构建“内在之美”的核心。上世纪优秀的国产影视作品《马路天使》《巴山夜雨》《城南旧事》《空镜子》《中国式离婚》等,聚焦普通人的内心世界,用朴素的镜头语言与平实的叙事手法,营造了令人难忘的诗意之美。近几年也不乏此类影视佳作,不论是展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抗争与酸楚的《我不是药神》,还是以客观视角冷静深入触及社会问题的《亲爱的》,抑或是群像式描绘重大现实事件的《在一起》等,都通过对人性与情感的深入挖掘打动了观众。

影视作品承担着一定的教育功能,但教育不是刻板宣教与生硬灌输,而是要通过艺术手段实现对受众的引导。网剧《隐秘的角落》看似是悬疑剧,实质上蕴含着对家庭教育、婚姻生活等现实问题的深刻揭示;电影《少年的你》《嘉年华》等以小见大,通过少男少女的成长展现了社会痼疾。这些作品成功地将观念与道理进行人格化、故事化呈现,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进行反思,引人向善。

向善是一种力量。善是共同的人性,是引发共鸣的最佳手段。影视作品中惩恶扬善、拼搏向上的情节,往往能激发观众的正义感,引发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网剧《沉默的真相》以主人公的悲剧贯穿全剧,突出了小人物的抗争和对正义的坚守,让观众为之动容;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通过主人公从自我厌弃到逐渐成长,最终实现自我救赎与突破的过程,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融入传统神话故事,成为动画改编的杰作。

影视艺术的崇美与向善互相融通、缺一不可。作品既要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塑造“外在之美”,也要主动挖掘、展现人物以及现实世界的本质特征,展现“内在之美”,增强作品在受众精神层面的感化与催化作用。

原刊于《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2月26日 第 07 版)

(责编:吴锋、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