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争“上游” 绿色答卷显实效

2021年02月06日08:51  来源:贵州日报
 

长江,中华民族“母亲河”,从唐古拉山倾泻而下,浩浩荡荡,奔腾千里,来到贵州。

贵州,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始终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时刻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生命弦,聚焦水环境质量稳定提升为目标,坚决扛起“上游”责任,保证还江于民,还景于民。

生态保护争“上游”,一汪清水送下游。

2020年10月,我省长江经济带水站建设工作基本完成。水站的建成,将担负起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厘清省、市(州)及县(区)界治理责任的重任。“我省长江经济带水站建设需新建63个站点,提升改造两个,覆盖了全省40个县(市、区)。每一个水站,都是长江流域每个关键节点的‘诊脉器’,实时诊断河流水质情况。”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水室主任傅诚成说。

早在2017年5月,为有效防控水域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贵阳市编制出台《贵阳市网箱养殖整治工作方案》,成立网箱养殖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网箱整治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网箱整治工作,出台《贵阳市乌江流域网箱养殖户转产转业工作方案》,多形式、多渠道强化网箱整治工作政策宣传……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网箱整治工作。

一时间,一场网箱养殖的清理工作陆续展开,渔民纷纷转产上岸,箱拆除,鱼搬家,人改行……还河流以清澈。

自2018年起,全省投入补助经费17.93亿元,取缔网箱养殖3.35万亩,实现了全省全流域零网箱、全流域禁投饵,网箱养殖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自2017年起,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陆续开展,截至目前,水域范围内所有渔船全面实现退捕,2000余名渔民转产上岸,转产就业率100%。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近年来,贵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着力实施湿地保护、退耕还湿、退田(圩)还湖、生态补水等保护和修复工程,改善河湖、湿地生态状况。

2020年,全省55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为“优”,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8.2%;全省151个地表水省考核断面水质状况总体为“优”,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9.3%,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基本消灭劣V类水体。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截至目前,全省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III类及以上比例达98.0%,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贵州始终秉承着保护长江上游流域生态安全的职责与使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工作取得突出实效,交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靖晓燕 申云帆 刘苏颉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