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古镇里的A.I.标注员

2021年01月25日09:3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奢香古镇智慧扶贫车间标注员在接受培训。周训贵 摄
奢香古镇智慧扶贫车间标注员在接受培训。周训贵 摄

在贵州省大方县的“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扶贫车间”里,26岁的陈娟打开电脑、戴上耳机,开始辨别语音数据包里的贵州方言词汇,逐个比对标注转写文字。在她身后,还背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娃娃。那是她的小女儿瑾瑜,还没满两岁。

陈娟是科大讯飞大方县数据标注培训班的一员。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家庭主妇此前对人工智能一无所知,进行了数据标注培训后,她觉得这份工作“有些神圣”。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科大讯飞和广州市天河区在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设立了智慧扶贫车间,为当地人提供语音数据标注等工作岗位,助力脱贫攻坚。

日前,广州电视台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首部精品纪录片《新山海经》正式播出,镜头瞄准了位于大方县的“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扶贫车间”,记录下脱贫攻坚的新模式——用人工智能帮助脱贫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深山里的人们共享A.I.产业发展红利。

包括陈娟在内,许多刚脱离贫困的大方县本地人来到智慧车间抓住工作机会,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待,在家门口埋头打拼,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

家门口实现就业

跟大方县奢香古镇的许多人一样,陈娟是大山移民。2016年初,她举家从大方县六龙镇一个边远的小山村搬离,住进了这座专为当地贫困村民全面脱贫所打造的标准化社区里。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样板县,大方县的脱贫之路颇为艰辛。这个集中了24个民族、人口数达到121.37万人的县城,属于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亦是国务院确定的新阶段国家级贫困县。自2014年展开全面脱贫攻坚,五年之后(2019年4月24日),大方县获批退出贫困县序列。

难题不会因为“摘帽”就一劳永逸,脱贫之后如何让日子越来越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人们的当务之急。

和周围许多家庭一样,陈娟家里全靠丈夫在工地打工挣钱,收入并不稳定。这位年轻的妈妈负责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大的在上幼儿园,小的才刚断奶不久。

陈娟曾一度因为担心收入陷入焦虑,可又不舍得撇下年幼的孩子,她不断琢磨着找些能在家里做的活计。她去领过手工活,一幅珠绣做足了三个月,最后只得了800块钱。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本不宽裕的家庭收入更加捉襟见肘,去年有小半年时间,丈夫一直无活可干,家里没有一分钱入账。最难的时候,他们只能靠刷信用卡勉强度日。

陈娟想找工作的心情更迫切了,但对一个带着孩子的妇女来说,这实属不易。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刻,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打了过来,邀请她参加科大讯飞数据标注培训班,工作人员告诉她“这活儿家里有电脑就能干”。抱着试试看的想法,2020年4月底,陈娟参加了首期培训。

这便是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在当地开展的精准扶贫公益项目。人工智能的背后需要大量的人力对数据资源进行标注整理,这也催生了大量的语音标注员岗位。在广州天河区、贵州毕节大方县、以及科大讯飞的共同努力下,“大方天河科大讯飞智慧扶贫车间”建成了,毕节的大山移民从此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参与者。

背着孩子去上班

根据规划,智慧扶贫车间将为当地提供图片识别和语音识别标注的岗位,帮助困难群众掌握新技能,为长期脱贫提供保障。

“我最开始觉得没什么难的,结果第一次做标注任务就不合格。”陈娟不好意思笑说,语音标注不能有错字、漏字,转写方言词汇时也要注意词语的选用。比如贵州方言里的“伙倒”(意即伙同),写成“和倒”那就不对。

正确率合格了才能在家里做。为了快点合格,她每天背着小娃、牵着大娃去智慧扶贫车间,对着电脑卯足了劲练习,逐字逐句听方言语音,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经过努力,陈娟终于顺利“通关”,拿到账号,正式上岗了。

如今,陈娟每天在家里要完成25分钟的贵州方言语音标注任务,顺利的话只需要花三四个小时。但白天基本做不了多少工作,只有在孩子不哭闹时,她才能在琐碎的家务活间隙腾出点时间,见缝插针赶进度。

“语音标注员”成为事业

和陈娟一起接受培训的都是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年纪大的有五六十岁,小的才十八岁,许多人连二十六个字母都认不全。对大部分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份轻松的差事。

科大讯飞数据标注培训班迄今坚持下来的学员中,48岁的陈锦算得上是“大龄学员”,此前打字只会用一个手指头慢慢“点”键盘。

培训让陈锦有机会从零开始学习。“培训老师从拼音开始教我们,然后是计算机基础、练习打字,学习方言标注的规范。”陈锦说,老师讲解得特别仔细也很有耐心,现在他已经可以用两只手自由打字了,对语音标注操作也逐渐熟练。

陈锦平时就在智慧扶贫车间做语音标注工作。车间内整齐摆放着几十台电脑,常被过路人误认为是一家新开的网吧。每天上午九点,他和其他学员会准时到车间开始做语音标注,中午吃过饭休息一阵,接着做到下午六点,然后各自回家。

这些大山的移民正朝着“成为职业化的语音标注员”的目标迈进。

如今,陈娟一个月工资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我希望自己做标注的速度再快一些、时间再多一点,工资慢慢涨起来,争取带着孩子一个月也能挣够3000块。”陈娟笑着说。

陈娟还经常去扶贫车间带新学员,告诉他们如何登录工作平台、使用方言词表,帮助他们熟悉语音标注工作,她盼着越来越多当地人像她一样,成为合格的语音标注员之后,可以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

看到同伴收入渐高,陈锦也对未来充满期待,他盼着多学点语音标注的技巧,决心把数据标注当作自己的“事业”。

A.I.精准扶贫拉动就业

通过人工智能对大方县进行精准扶贫,让村民通过应聘“贵州方言标注员”这样的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这成为脱贫攻坚探索的新模式。

广州援黔干部,毕节市大方县委常委、副县长戴维表示:“这是目前我们扶贫车间的一个创新,它也是一个新模式、新岗位、新业态的就业方式,也体现了我们广州的帮扶力量。”他说,科大讯飞为受训人员提供工作机会,也让他们改变了传统观念,接触到更多新事物和生存技能,这对当地升级革新生产方式来说是一件好事。

科大讯飞对于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并不止于“在家门口就业”。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表示,一方面,智慧扶贫车间可以帮助大方县当地人在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开放给广大开发者的讯飞语音云平台,可以把大方县乃至贵州的开发者从线上引到线下,引进扶贫车间,通过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当地就业。

而对陈娟们来说,在大山里面做A.I.标注员,只是改变的开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落地,脱贫攻坚的下一步,是迈向小康之路,当A.I.走进深山,人们的生活将变得越来越美好。(高小颖)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