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习水战法”

2021年01月21日17:38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在脱贫攻坚中,习水县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积极探索具有习水特色的扶贫、减贫、脱贫工作机制,不断演绎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习水战法”。

聚焦“脱贫四问”,探索创新“十面合围治十穷”路径

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探索出思想扶贫脱穷志、基础设施换穷颜、产业扶贫调穷业、易地搬迁挪穷窝、生态保护治穷坡、教育扶贫断穷根、健康扶贫治穷病、社会保障济穷困、美丽乡村改穷貌、党建扶贫强穷村“十面合围治十穷”的攻坚战法,构建起了“镇为战区、村为战场、组为单元、户为堡垒”扶贫立体作战体系,确保了如期脱贫、成色充足。2016年9月,“十面合围治十穷”案例荣获首届中国扶贫论坛“中国扶贫·政府创新奖”。2018年10月,荣获遵义市委脱贫攻坚创新奖。

聚焦易地搬迁,探索创新后续扶持“四+模式”

“十三五”期间,完成37个安置点6200余户2.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搬迁人口总量居遵义市首位。习水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大力实施“服务+、培训+、经营+、治理+”“四+模式”,创新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2020年11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表彰为全国“十三五”时期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

聚焦教育保障,探索创新“全员育人导师制”结对帮扶模式

以“关爱学生带动贫困家庭脱贫”为出发点,通过“导师关爱+家长+学校”帮扶模式,导师对建档立卡家庭和城镇困难群体家庭就读子女进行“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和心贴心”的结对帮扶全覆盖。通过集中开展“重关爱、促发展、助脱贫”行动,全县无一名因贫辍学学生,为贫困学生成就精彩人生、消除代际传递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员育人导师制”在遵义市推广。

聚焦医疗保障,探索创新“医生+患者”签约服务机制

创新建立“结对帮扶、定期随访、送医上门、建档跟踪”四大机制,精准实施“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建档立卡户签约服务全覆盖,做到医生有调整、服务不变更、帮扶不结束、服务不断档。同时,还开通慢性病办证、医疗服务、药品供应、费用结报等“直通车”服务,切实方便群众看病就医。2018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彰习水县为健康扶贫工作突出县。2020年9月,遵义市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现场会在习水召开。

聚焦产业扶贫,探索“产业增收工程”创新“产业+贫困户”带贫模式

紧紧围绕“生态畜牧+”“有机红粱+”“林果+”“旅游+”和“劳动力+”五大主导产业,以政府主导、部门指导、龙头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发展有机红粮26.1万亩、有机蔬菜12万亩、花椒15万亩,出栏生猪80.3万头、出栏黔北麻羊26万只、出栏肉牛6.45万头,通过订单产业、劳务合作、利益联结、土地流转等方式进行利益联结农户,增加群众收入。2019年3月,省委领导对习水县“羊产业+贫困户”扶贫模式给予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迎来全省肉羊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习水县召开。

聚焦充分就业,探索“就业增收工程”创新稳岗就业新模式

为克服疫情影响,探索稳岗就业“54321”工程,即:采取产业增岗、劳务输出、稳企稳岗、支持创业、特岗兜底“五大路径”,突出易地扶贫搬迁户、建档立卡户、边缘户、返乡回流人员“四个群体”,保证调度、扶持、责任“三个到位”,构建省内服务、省外服务“两个体系”,实现就业增收“一个目标”,全面保障重点群体充分就业。2020年劳动力人口就业率达81.8%,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76.6%。2020年11月,国家人社部专门刊发习水县稳岗就业经验。

聚焦党建扶贫,探索创新“五到战区”工作方式

积极探索脱贫攻坚干部到战区、政策到战区、资金到战区、任务到战区、责任到战区“五到战区”工作方式,充实一线力量,建强基层战斗堡垒。近5000名党员干部在脱贫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宣传政策、排忧解难、扶贫帮困,当好群众贴心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2018年9月,省委组织部刊发简报肯定和推广“习水做法”。2019年6月,县委荣获省委表彰“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聚焦防贫监测,探索创新“六化”防贫措施

创新防贫对象精准化、防贫系统智能化、防贫监测多样化、防贫政策长效化、防贫调度联动化、防贫问效常态化“六化”措施,做到致贫风险早掌控、致贫原因早发现、防贫措施早落实,从源头上筑起防贫“截流闸”“拦水坝”和“防护墙”,精准织牢防贫安全网。(习水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