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撑起“防贫伞” 筑牢“防贫堤”

2021年01月21日16:23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在望谟县打易镇边王村新建成胡蜂培育基地里,几名务工人员正在加工木材制作蜂箱,为开春后提供给当地脱贫户养蜂做好准备。脱贫户王建昌在这里上班已有1个月时间,月工资3000多元,每天在家门口务工就能挣到钱,他干起活来十分带劲。

边王村在去年脱贫出列后,村两委在县、镇的部署下,继续帮扶脱贫户发展庭院养鸡、庭院种植黑皮鸡枞、油茶种植等产业,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前,该村已发放鸡苗1.1万羽,覆盖80余户脱贫户,种植油茶2700亩,提供公益性岗位59个,通过“两业”从源头上为临贫易贫群体撑起“防贫伞”。

兴义市洒金街道紧盯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中脱贫不稳户及建档立卡低收入群体中的“边缘户”,持续做好后续扶持,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试点、完善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等拓宽新市民就业渠道。目前,该街道已发展林下菌药种植项目2340亩,解决新老市民就业32000余人次(其中95%的劳动力为新市民),对新市民劳动力开展培训21期1800余名,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手工业园区,解决1000余名新市民就近就业。在曾被列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望谟县郊纳镇,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八步紫茶”,完善利益链接机制,让当地群众持续增收,实现脱贫不返贫。目前,该镇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已种植“八步紫茶”1万多亩,实现了全镇10村1社区全覆盖……这些,仅是黔西南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源头上为脱贫群众撑起“防贫伞”、筑牢“防贫堤”的缩影之一。

近年来,黔西南州通过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精品果业、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全州种茶56.4万亩、精品水果103.68万亩、中药材110.5万亩、蔬菜180万亩、食用菌10.84亿棒、薏仁米70.82万亩,发展生态渔业1.66万吨,覆盖带动2.61万人增收。

此外,黔西南州积极从一、二、三产发展及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中挖掘就业岗位。对已就业的人群,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通过稳岗协议持续跟踪服务,确保其家庭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能就业的及时推荐就业,动态消除有劳动力家庭“零就业”。2020年,全州共完成农民就业技能培训64731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46959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41906人。目前,黔西南州已开办183个就业扶贫车间,为全州36个新市民居住区72024户170003人提供就业岗位,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新市民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清零。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黔西南州进一步细化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按照责任不松、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监管不脱的要求,持续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驻村帮扶责任。全州共派出3287名干部下沉到629个村,确保每个村均有5名以上驻村帮扶力量,做到尽锐出战,不折不扣落实脱贫攻坚“两业”、“3+1”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政策。同时,结合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加强与卫健、医保、住建、教育等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定期排查调度。

相关部门对已确定的临贫易贫风险群体,科学确定预警级别,持续运用好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截至2020年12月底,据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统计,黔西南州共标识录入脱贫监测户5761户24730人、边缘户7723户29310人。针对这部分人群,黔西南州通过产业发展、开发公益性岗位、民政保障兜底等帮扶措施,已全面消除可能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

据了解,黔西南州18个行业扶贫专班积极调度,定期及时整理、分析、研判,在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易地扶贫搬迁成果、脱贫攻坚“两业”成果,推进生态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电商扶贫、综合扶贫、宣传扶贫、党建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黔西南州将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四个不摘”的落实,调度督促各县(市)、义龙新区继续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支出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继续健全防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和对接,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分层分类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切实建立完善近贫临贫预警、致贫返贫即扶、脱贫持续巩固等帮扶机制,实现对农村困难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确保不发生新的贫困。(蔡定平)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