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紫云自治县自然资源局的脱贫攻坚前沿作战队队员,回顾我的2020年,非常忙碌,同时也充满幸福。
2020年4月,儿子出生,因为我和妻子都是铜仁人,因此妻子选择在老家的医院分娩,当时正处于紫云开展冲刺90天,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考虑后决定留在紫云红院村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没能第一时间回到铜仁陪在妻子身边,因此,村民给我儿子取了个小名叫“谢脱贫”。
回想当时的决定,虽然非常对不起妻子和儿子,但也很庆幸自己能加入到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
我所负责的红院村,共分6个网格,我是其中一名网格长,平时在村里,我主要负责网格范围内村民的脱贫攻坚相关工作,白天,我去到村民家中走访,了解他们“两不愁三保障”的相关情况,晚上,我回到办公室加班把走访信息上传到政府平台。
2020年,通过实地走访,我了解到红院村村民郭启富一家11口,平时郭启富与其妻子、孙子居住在老旧危房,每当春节时,子女回家后,6人住在60平方米的砖房,其余5人住在紧挨砖房的80平方米老旧危房里。
我记得第一次去郭启富家中,办理危房改造相关事宜。听说要拆除老旧危房在原有基础上建新房,郭启富及其家人有顾虑,不同意。多次走访中,我发现郭启富身体不好,所以,我就增加了去他家走访的次数,后来,我们每天都去他家,慢慢的,郭启富及其家人被我们诚意所感动,终于同意拆除旧房实施危房改造。
像郭启富家类似的事情,在驻村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2020年,通过驻村工作,我不仅得到成长,同时也收获很多朋友。因为常常在村里加班,陪不了家人,也要感谢家人一直支持我的工作。
如今,红院村基础设施变好,老百姓生活变好,村里老百姓露出幸福笑容,我心里也充满获得感和成就感。(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