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工程”全面发力

法治毕节系统集成优化社会生态

2020年12月25日11:52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永利

曾经的毕节,经济严重落后,刑事案件高发。这似乎是一个“沼泽地”,无处用力,难以起身。

“破冰”始于2015年11月。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贵州省委作出“法治毕节”创建的重大决策部署。

咬定青山不放松,五年风雨砥砺前行。2020年,“法治毕节”交出五年大考成绩: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全市7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98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30.16万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98.89%和98.25%,从全省挂末分别上升到第6位和第5位。

破题

上下联动左右协同 顶层设计高屋建瓴

当暮色笼上城市上空时,七星关区、金海湖新区等地的街巷,又呈现出异于日间的活色生香。

地方特色美食、各式摊位的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满城饕餮客,一街欢喜人。

然而,这份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毕节人等了数十年。

贵州毕节长期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山高路远,人口总量大、发展受限制,经济长期落后,造成刑事案件总量大、命案较多、毒情严峻、重点特殊人群基数大等一系列难题,制约毕节发展。

道路决定命运,旗帜锚定方向。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和省委、政法委等30多家省直部门的指导帮扶下,毕节市以“六大工程”为抓手,从影响民生福祉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入手,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矛盾化解、民生保障、普法宣教等方面积极回应群众需求。

五年里,省直有关单位先后派出4000余人(次)下沉毕节市各县区和部分乡镇开展工作,推动顶层设计和地方实际有机结合,促进创建工作向基层拓展、向社会延伸,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布局

以人民为中心 “六大工程”全面发力

隆冬时节,毕节中院第一审判法庭,法官唐琳正在审理一起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正通过现场的高清摄像头,同步传输到中国庭审公开网。

司法部门从神秘耗时到阳光高效,这只是“法治毕节”的一个缩影。

法治毕节以“法治政府建设工程、公正司法天平工程、全民守法宣教工程、法治惠民服务工程、生态文明法治工程、法治监督检查工程”为核心内容的“六大工程”全面发力。

首先,严把政府依法作为,树立司法机构的法治公信力。让群众信任,做到诉求“有门”,反映问题“有账”。毕节市始终将法治政府创建放在突出位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76.8%,居于全省最高水平。为保障司法权力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毕节市还在全市法院、检察院通过案件管理系统对“干预司法插手具体案件办理情况”进行登记留痕,净化了执法办案环境。

在法院受理案件总量年均增幅超25%的压力下,实现法官年人均结案数成倍增长,诉讼审判结案率提升到95.29%;织金县法院被评为“全国优秀法院”;七星关区院、金沙县院、威宁自治县院先后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市政法部门无冤假错案发生。

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五年来,依法查处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监察对象1.2万余人次。检察机关积极打造预防怠政的毕节模式,依法监督纠正不当立案撤案1001余件,监督追捕追诉漏犯3803余人。

法治环境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毕节市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主要阵地,广泛打造各类普法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广场、法治街道,开展各类广场普法13.5万余场次。充分发挥农民讲师善讲“群众话”、会念“山字经”的优势,推进山歌普法、新媒体普法。

政府办事依法、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五年来,全市矛盾纠纷件数下降50%以上,从过去2.5万余起减少到现在1.2万起。

发展

法治保驾护航 实现民富与民安

雨后的金沙县新化乡新龙村云雾缭绕,草长莺飞。

“以前这里是个废弃矿区,下雨的时候最怕走着走着地面就塌了。”51岁的村民李泽华站在漫山花草中,不敢回忆:过去的那个新龙村土地贫瘠、污染严重,很多村民得了肺病,能搬走的都搬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老房子。

以法治助力大扶贫、大生态,这是法治毕节创建带来的可喜变化。

五年来,毕节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的轨道,从制度上保障生态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综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记者在金沙县看到,该县大力实施生态文明法治工程,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结合矿山生态修复,将化竹煤矿废弃矿区打造成了一个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金山银山”。2020年,毕节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0%,林业产值将达到400亿元,经果林种植面积将达500万亩,实现人均半亩经果林的目标,覆盖贫困农户40万人,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目标。

构建法治和谐社会,奔向幸福的路上,绝不落下一个。

针对各类特殊人群,毕节实现关爱到位、扶持到位、救治到位、监管到位,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六项工程”覆盖各县区,惠及60万余名特殊人群及其家庭。推动留守儿童监护责任落实,通过劝父母返家照顾一批、劝父母携带外出一批、委托监护照料一批、机构临时管护一批等做法,减少留守儿童11万余名。毕节市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3444”工作经验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障专题研究班上推广。

疏通一条河流,改变了水的流动,水草生、则鱼虾盛。

五年来,毕节市法治建设已呈现系统集成的好局面。全市刑事发案、两抢一盗发案、公共安全事故数等重要指标持续下降。实现全市刑事发案从80余起下降到20余起,部分县区实现连续多天、多月未发案。2020年全市命案发案在连续3年下降的基础上,实现降幅同比2019年再下降30%,两抢类案件实现全年“零发案”,非接待场所上访同比下降46.7%,新增吸毒人员下降66.37%。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