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发耳镇白岩脚村卫生室卫生员罗登平:

十九年见证村民就医大变化

2020年12月01日08:50  来源:贵州日报
 

我叫罗登平,今年43岁,是水城县发耳镇白岩脚村卫生室卫生员。

白岩脚村地处偏远,曾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除了穷,看病远、看病贵、看病难也是村民们的大难题。

当时,村里没有能行车的通村路,有时候生病急需买药,只能走一条泥泞的小路,再翻山越岭走20多公里到发耳镇。因为走路单趟就要花4个多小时,病人走不动,家属也嫌远,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村民们都不愿意看病,生病后能扛就扛,能拖就拖,不少人因此耽误了治疗。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白岩脚人,我从小尝够了贫穷的滋味,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做点什么。

19年前,我成了一名村医。在那个缺医少药、基础设施极差的年代,要让病人少走路,只能是我多走路。那时候,我经常天亮就背起医药箱出门,打预防针、量血压、开药,忙完回家常常已经天黑,算一算有大半天的时间都是花在路上。

直到2008年,跋山涉水徒步看病的历史才结束。那年,白岩脚村修通了第一条通村公路,虽然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但好在车子可以走了。也正是那年,我买了第一辆摩托车,开始骑车看病。

那时,村里仍然没有一个标准的村卫生室,靠我一个村医也不能服务全村人的就医。

2017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村卫生室的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很快,一个占地270平方米、两层楼高的村卫生室拔地而起,还配备了药柜、消毒器、血压计等常用医疗设备,设置了药房、理疗室等房间,药物的品种达到了100余种,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大家都很高兴。

而我也在国家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好政策下,正式成为了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待遇上享受到公共卫生经费、一般诊疗费、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等红利,心里更踏实,工作更有劲。

如今,白岩脚村的每个村民组都通了通组路,出门看病更加便利,我的工作也比过去忙,尽管更忙但我心里感到很幸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屠琪 整理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