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贵州省水文局发布山洪灾害风险预警204期、洪水预报466站次、水情专报1451期、水情预警短信3705万条,采集和处理雨水情信息4.2亿条,较好的完成了守望人民安全任务。2020年,贵州省水文局党委出台了《关于推进贵州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按照“监测全域化、过程自动化、应用智能化”的总体思路,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提升洪水预报能力。
拓展情报来源,提高预测预报精度
主动与气象、电力、应急等部门对接,实时掌握全省各地雨情、水情、灾情信息,开展与相邻省市的信息交流共享,采取多系统无缝集成、多数据来源耦合等方式,分析贵州省可能的洪水区域和洪水情况。同时,积极协调各级主管部门,把全省400多座重要水库实时数据接入省水文业务系统,对水库开展纳雨能力分析,建设水文大数据。丰富的情报来源,保证了洪水预报更加精准。对今年全省21条河流发生的37场洪水进行预报,甲等预报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贵州水文人:枕戈待旦,守望人民群众安全。 周祥燕 摄
建设智慧水文,催生快速反应能力
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在大量应用自动化监测设备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以一张图、一个库、一个操作平台为基础的水文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由系统自动采集全省6600多个站点实时水文信息,中央计算机随时进行洪水推演,及时预测出相应河段会不会出现洪水,以及洪水规模、洪峰水位、到达时间等情况,并自动向有关人员发出警报信息,通知专家进行会商。系统对单次洪水的预报,从采集各类信息到形成预报建议,仅仅需要15分钟。利用这个智慧辅助平台,加上专家在线会商,可高效精准进行洪水预报,对全省洪水的预见期比往年平均提前了2个小时以上。
贵州水文人:“汛”速出动,抢测洪峰。 刘松 摄
运用三维建模,直观显示预测结果
为让预测预报结果更加直观,方便相关部门快速高效决策,贵州省水文局引入了三维建模。将某一重要防洪对象及相关地理信息放在三维动态图像系统中,设定好淹没关系数据,通过系统实时采集上游出现的水位、雨量、流速、流量等信息,经过电脑后台计算和推演,在前端以动态模拟的形式,实时展示某一区域某一时段可能的涨水情况,使得水会淹到哪里、洪水规模有多大、需要安排哪些区域的人员和物资提前转移等情况一目了然,实现了洪水预报从抽象到直观、从平面到立体质的飞跃,为地方党委政府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极大便利。
一系列创新举措让贵州省洪水预测预报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了“大水之年无大灾”的预期目标,产生了较大经济社会效益。
贵州水文人:雨中抢测洪峰。毕节水文局供图
7月6日,赤水河迎来今年最大洪水,洪峰水位超过警戒线近1米。贵州省水文局提前9个小时预报,通知赤水市防办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由于时间充足,准备充分,人员物资从容撤离,洪峰过后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6月24日,都柳江干流中上游普降暴雨到大暴雨,贵州省水文局提前6个小时预测了洪水并及时向榕江、从江两县防办通报,沿河两岸和低洼地段群众17271人得以紧急转移,零伤亡!
陆家寨水文站对茶园水库泄洪量和下游都匀城区的行洪安全中起控制作用。曾俊 摄
7月8日,松桃县甘龙镇发生山体滑坡后,部分群众担心出现堰塞湖溃坝次生灾害,一度谣言四起。贵州省水文局派出应急监测队伍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经过周密测算,果断排除了堰塞湖溃坝的可能性,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和物资撤离。据有关部门统计,2020年,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紧急转移受洪水威胁群众20.55万人,减少灾害损失2.73亿元。(文/谌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