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项目的配套资金和政策未能如期兑现,一些项目已完工未验收或验收程序不规范……”9月初,黔西南州望谟县、宁波市余姚市两地纪委监委通过联合监督,互相通报了对2016年至2019年帮扶项目的联合抽查结果,明确了部分项目的整改期限。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作为中西部扶贫协作的长期结对县市,黔西南州望谟县、宁波市余姚市两地纪委监委推行联合监督工作机制,紧盯项目、资金和干部作风等重点环节,通过现场监督发现问题、“线上云会商、线下真约谈”推动问题整改、综合绩效评估检验脱贫成效为主的联合监督模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为破解异地监督障碍,两地纪委监委签署监督合作协议,采取现场监督、云监督和委托监督等三种联合监督方式,重点对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内容开展联合监督,紧盯职能部门履职是否到位、工作政策是否落地、扶贫项目是否推进、扶贫资金是否落实、扶贫成效是否显著、扶贫干部作风是否过硬等方面开展精准监督。根据两地人才交流计划或扶贫帮扶需要参与异地交流的干部,由所在地纪委监委对其开展廉政教育和纪律监督,确保异地交流干部监督不缺位。今年以来,对扶贫协作项目共开展两次联合监督。
此外,线上线下结合,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东西部扶贫协作监督,既需要到现场实地监督,也需要巧借外力,通过云监督推动问题落实整改到位,确保人走监督不掉线。今年4月初,两地纪委监委组成联合监督组,对已建、在建帮扶项目进行现场走访。走访后发现,已在去年底通过竣工验收的边饶镇小黄牛转运场迟迟未投入使用。经过多方研究协商,联合监督组与县扶贫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厘清责任、优化方案,当场拟定限期整改方案,提出联合监督结束后就整改问题开展“云监督”的工作计划。
联合监督结束后的第三天,联合监督组对余姚市农业农村局的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监督整改进入第43天,两地纪委监委相继召开两次“云会商”。终于,第一批从建档立卡户处收购过来的小黄牛走进了转运场的“新家”。今年9月初,两地纪委监委联合相关部门对3年来的帮扶项目开展绩效评估,重点对一些扶贫成效不显著的已建项目提出整改意见。
两地纪委监委聚焦作风监督,把牢扶贫干部廉洁关。针对挂职干部身在外地、派出单位管不到、挂职单位不好管等问题,两地纪委监委通过跟踪式监督与委托式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选派挂职干部开展联合监管。对每一名异地帮扶干部开展事前、事中、事后“三次”廉政谈话。针对贫困户赴余姚市务工越来越多的现状,望谟县专门选派了一批专职干部,在余姚市建立“职工之家”。根据双方委托监管协议,明确将这些长期在余姚工作的望谟干部纳入当地纪委监委干部监督范围。
望谟县和余姚市每年帮扶5000余万元帮扶资金、派出50余名互派干部,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六大领域开展深度帮扶合作。通过两地纪委监委“点对点”精准监督,为加快望谟脱贫奔小康步伐增添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廉政谈话140余人次,联合监督中发现的个别帮扶项目进度慢、个别帮扶村精准扶贫力度不够等9个方面32个问题均已得到有效整改。
(黔西南州纪委监委)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